
記者王子軒/台北報導
426大遊行後,國民黨立法委員葛如鈞推出《民主三部曲》系列影片──《民主聚集》、《民主前台》、《民主後台》,短短三天內於YouTube平台累積近5萬次總瀏覽量,在支持者間引發熱烈迴響。影片內容以無剪輯方式記錄遊行現場與國會監督過程,獲得大量正面留言,展現群眾對民主價值的認同。
不過觀察顯示,目前影片的擴散主要集中在葛如鈞支持者與藍營同溫層之中,留言版上多數為力挺聲浪,較少吸引到中間選民或不同立場者的廣泛討論。如何將影片中的主張與立場有效傳達給非同溫層群體,成為葛如鈞下一步必須面對的挑戰。

在《民主三部曲》中,葛如鈞針對大阪世博、台美關稅貿易談判等議題,澄清網路抹黑,強調其質詢資料源自政府官網及新聞稿,並嚴正駁斥「搞不清楚狀況」的指控。葛如鈞也揭露行政院任務編組資訊不透明問題,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薪資發言不實,呼籲高層應對全民負責。

葛如鈞表示,面對攻擊與扭曲,他將堅守初衷,以事實為基礎嚴格監督政府,捍衛民主法治。他也感謝4月26日上街頭的每一位民眾,強調唯有持續守護民主價值,才能真正感動人心。
儘管影片成功凝聚支持者士氣,但要讓更廣泛群體理解民主監督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資訊分歧、情緒對立加劇的社會氛圍下,仍需思考如何以更具包容性與說服力的語言,跨越政治立場,讓事實本身成為溝通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