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為鼓勵國人深入探索客庄文化、促進客語傳承與在地經濟,客家委員會今(7月1日)正式啟動「客家幣」登記與發放作業,預計發出28萬份、每份面額1,000元的數位消費券,總金額高達2.8億元,等值於新台幣,卻限定於合作店家使用,僅能本人兌換、不可轉讓,亦無法兌現。
此一政策不僅是一場文化振興計畫,更可視為後疫情時代政府推動在地振興與數位轉型的最新示範案例。不同於以往現金補助或紙本消費券,此次客家幣全程數位化運作,從資格通知、抽籤登記到實體掃碼使用,全數透過金融機構App完成,有效串聯民眾、政府與地方商圈。
三種資格 三重領取機會
根據客委會公告,符合下列三種資格者均可獲得客家幣,甚至可同時累計最高3,000元:
-
客語家庭成員表揚對象:自2008年起曾獲表揚且通過客語認證者,將由客委會主動通知,免登記直接寄送QR Code兌換信件。
-
2025年通過客語能力認證者:不限年齡與等級,一經通過,即具備自動獲配資格。
-
18至49歲本國民眾:凡1976至2007年出生者,可透過App參與登記抽籤,中籤者同樣可獲1,000元客家幣。
這也意味著,像是一位20歲的年輕人,若同時屬於客語家庭且已通過語言認證,加上參與抽籤又中獎,將可一口氣獲得3,000元等值消費額度。

分流登記、App使用需注意 實體店家限定
本次抽籤登記採用分流機制,自7月1日至5日依身分證尾數分日開放登記
- 7月1日:尾數0、1可登記。
- 7月2日:尾數2、3可登記。
- 7月3日:尾數4、5可登記。
- 7月4日:尾數6、7可登記。
- 7月5日:尾數8、9可登記。
- 7月6日至30日則全面開放。符合資格的民眾需透過金融機構指定App完成登記與數位券接收。
合作App包含「台灣行動支付」、「玉山Wallet」、「中國信託行動銀行」、「Richart Life」、「DACARD」等主流行動金融工具,使用方式如同數位五倍券操作。若無上述銀行帳戶者,亦可透過「一卡通」App整合其他金融機構進行開通。
值得注意的是,客家幣僅限實體合作店面使用,不適用於電商平台,且使用期限僅至2026年6月30日,逾期即失效。民眾可透過官網查詢合作店家,消費項目不受限制,從餐飲、住宿、觀光體驗到零售通通適用。
客語政策數位化轉型 走入生活、深化文化
此次客家幣政策,不只是鼓勵語言認證與文化傳承,更強化了「數位參與」的實踐場域。藉由鼓勵下載App、綁定帳戶、實體消費掃碼的流程設計,也同步讓客語推廣從教學與表揚層次,轉向真正的「日常化」。
這不只是政府對年輕族群文化接觸的「誘因設計」,也是地方經濟復甦的精準投放。從文化到金融、從語言傳承到消費場域,「客家幣」的推行無疑成為台灣推動語言政策與數位工具融合的嶄新示範。
影/客家委員會 官網
合作店家申請連結:https://backtohakka.tw/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