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為加速台灣邁向2050淨零碳排目標,經濟部宣布自6月17日起,全面加碼電動機車相關補助,包括民眾汰舊換新、共享運具新購以及換電站建置三大面向皆獲得強力支持。此次調整不僅提高個人與業者的誘因,更傳遞出政府強化綠色交通布局的明確決心。
民眾換車補助上看3.3萬 中央地方攜手加碼
針對一般民眾,若報廢使用10年以上的老舊燃油機車並選購合格電動機車,單是中央補助最高就能領到8,000元。再加上環境部提供的減碳與報廢獎勵,以及各縣市政府依地區不同的地方加碼補助,以台北市為例,合計補助可高達33,000元。
此次調整細節如下:
-
輕型與普通重型電動機車:補助7,000元
-
小型輕型車款:補助5,100元
-
汰舊加碼補助:1,000元
-
採用國產電池芯者再加3,000元
政府也推出一站式平台,讓民眾可於「廢車回收一站通」及「車輛汰舊換新抵換媒合平臺」上申請相關補助,簡化行政流程、提高參與意願。
共享機車補助上調 促業者擴充電動車隊
共享電動機車已成短程通勤與都會移動的重要選擇,尤其深受年輕人與無車族青睞。為協助共享平台加速轉型,經濟部將每輛共享電動機車的新購補助金額從3,500元提升至4,500元,期望帶動更多業者更新車隊、擴充服務據點。
目前主要業者如 GoShare、Wemo 及 iRent 均表示,將視補助政策規劃後續投資與佈局。尤其在資本投入仍受限的情況下,此次補助加碼被視為實質誘因,有助推進共享運具的能源轉型。
換電站補助倍增 補齊基礎建設最後一哩
隨著電動機車使用率逐步提升,換電設施需求隨之暴增。過去民眾常抱怨在尖峰時段「找不到電池」或「等待換電」的窘境。此次經濟部順勢提高單座換電站的補助上限,從30萬元倍增至60萬元,專門針對高流量區域推動大型站點或擴充機組容量。
目前國內僅有兩家主要業者經營換電系統,政策明確表示希望透過補助激勵,鼓勵業者向高需求地點部署換電資源,提升整體電動機車使用體驗。
補助是動能 基礎建設與市場回饋才是關鍵
儘管補助金額亮眼,但能否真正促進民眾汰舊換新、擴大業者佈局,關鍵仍在基礎設施密度與實際使用便利性。以換電站為例,目前在非六都地區佈點仍稀疏,恐限制電動機車在中南部或偏鄉的普及率。
此外,國產電池芯的補助雖具政策導向意涵,卻也引發市場對技術穩定性與品牌信賴度的考驗。共享業者是否能在擴張之餘兼顧品質、維修與客服,也是消費者後續是否持續支持的關鍵。
不過整體來看,此次補助架構已從「單一消費誘因」進階為「生態系統協同發展」,若搭配政策執行力與企業端響應,將有望為台灣電動機車發展翻開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