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隨著暑假腳步逼近,學校營養午餐暫停,許多弱勢家庭的孩童恐面臨三餐不穩的窘境。為避免孩子「暑假沒得吃」,新竹市政府啟動「呷熊飽」餐食補助計畫,以實際行動守護兒少基本權益。代理市長邱臣遠宣布,該方案將持續擴大辦理,透過餐券制度與超過300家在地合作店家聯手,為急難中的家庭提供即時、友善的用餐支援。
「呷熊飽」拚即時溫飽 超商、便當店通通能用
市府指出,「呷熊飽」補助計畫由社會處負責執行,經社工評估後,弱勢學童或民眾可獲發面額100元的餐食券,可至指定超商、便當店、早餐店、生鮮超市等合作據點使用,限兌換熱食與食材,確保基本營養。從今年1月到5月已有超過1,600人次受惠。市府也強調,受益對象不限學童,凡遭遇急難者經評估後皆可申請。
邱臣遠表示,照顧孩童不該只有在校園裡,當家庭無法負荷基本生活支出時,政府應成為最堅實的後盾。他指出,這項政策不只是補助金額的支出,更是一種讓弱勢孩童「吃得安心」的社會支持系統。
真實案例:小女孩為省錢說「我不餓」
市府社會處也分享一則真實案例。年僅9歲的小瑜由外婆隔代教養,家中長期入不敷出。當學校放暑假、午餐無著時,小瑜常主動說「我不餓」,只為減輕家中開銷,甚至婉拒用餐。經學校老師通報後,社工介入並核發「呷熊飽」餐食券,讓她終於能在附近早餐店換得熱騰騰的餐點。社工感嘆,對孩子來說,一頓正常的飯,不只是營養,也是尊嚴。
兒童貧窮,從來不只是飯的問題
台灣雖已進入高所得社會,但根據多項研究,仍有超過12%的兒少長期生活在貧窮線邊緣,其中更有不少是教育、醫療、餐食等基本需求無法穩定獲得的「隱形飢餓兒童」。
新竹市的「呷熊飽」模式,突破以往單靠慈善團體的捐贈制度,改由市府主動整合社政資源,並與在地商圈建立聯動,實現「資源即時、使用便利、照顧有尊嚴」三目標。這也象徵政府角色從「補破網」走向「預防性支持」,是台灣社福政策進化的重要指標之一。
民眾通報與企業響應齊力支援
社會處提醒,若發現有學童三餐不繼、家庭突遭變故等情形,可撥打1999市民專線,或直接聯繫社會救助與老人福利科(03-5352653、5352657)。此外,也歡迎更多店家加入「呷熊飽」愛心商店行列,成為弱勢家庭的後盾。
另有「愛心福利社」同步進行,包括奶粉、尿布、白米等物資補助,截至目前已有7,500人次受惠。政府與民間的協力合作,正在構築一張看不見卻堅實的社會安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