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千年檜木打造!台南南鯤鯓牌樓遭丹娜絲颱風吹毀 文化資產面臨危機

千年檜木打造!台南南鯤鯓牌樓遭丹娜絲颱風吹毀 文化資產面臨危機

圖 /南鯤鯓代天府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百年一遇的中颱「丹娜絲」6日深夜自嘉義布袋登陸,創下自1905年以來首次有颱風正面進入嘉義的紀錄。挾帶16級強烈陣風與滂沱雨勢,丹娜絲迅速重創中南部,台南、嘉義多處傳出災情。位於台南北門、歷史悠久的南鯤鯓代天府入口牌樓,亦無法倖免於難,在強風中倒塌,象徵性地宣告這座40年歷史的文化地標進入修復倒數計時。

據廟方表示,這座宏偉牌樓由國寶級匠師王錦木監造,採用12根珍貴的千年檜木打造,每根原價即高達數百萬元,現今更可能突破千萬,整體牌樓價值早已無法以市場價格衡量。從畫面可見,原本巍峨的牌樓上半部幾乎全毀,僅存殘柱佇立現場,景象令人鼻酸。

南鯤鯓代天府在台灣宗教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不僅為全台信眾重要信仰中心,其廟體建築也已被列為國定古蹟,是臺南「八景八勝三園」之一,更是多條國道沿線的旅遊重點地標。此次遭受重創,不僅是建築損毀,更象徵文化資產的脆弱。

牌樓倒塌的主因,據廟方初步研判,可能與牌樓採用古法興建、基座未加深鞏固有關,加上風速異常猛烈,終至難敵強颱摧殘。廟方強調,災後將立刻啟動專業評估程序,若有修復可能,將優先保留原貌與精神,並引入現代耐震工法,以兼顧歷史傳承與公共安全。

圖 /南鯤鯓代天府 臉書

災害之下,更凸顯文化保存的現代課題

此次災情不僅是一次天災衝擊,更暴露出許多文化資產面對極端氣候下的脆弱現實。隨著全球氣候變遷,颱風路徑與強度已難以預測,文化古蹟的防災能力,恐怕必須重新檢視。尤其像南鯤鯓這類具有歷史意義的結構,應在尊重傳統工法的基礎上,導入結構補強與預警機制,才能兼顧文化價值與防災韌性。

此外,此次登陸地點嘉義布袋百年以來首次成為風眼進點,更顯示台灣各地都不再是「颱風免疫區」。未來各地政府在古蹟保護政策上,是否能跳脫「靜態修復」思維,朝「主動防災、彈性設計」轉型,將是防範下一次文化浩劫的關鍵。

南鯤鯓的牌樓倒塌,不只是建物傾頹的新聞事件,更是一個提醒文化資產的價值,唯有在日常準備與災後回應之間,才能真正被延續下去。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