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近日在廣播節目上談及在野黨立委的行為時,引述《刑法》第100條與《反滲透法》,稱「死罪可免,活罪難逃」,語出驚人,引發藍營強烈抨擊。對此,民進黨今(9)日由發言人吳崢出面澄清,強調民進黨堅守「人權立國」原則,不會倒退回威權時代,並否認有意恢復過去爭議極大的惡法。
事件起於柯建銘日前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時,針對在野黨立委的國會行動發表看法。他指出,若涉及與敵對勢力合作或收受資金干預選舉,「《反滲透法》會伺候你」,甚至提及已廢除多年的《刑法》第100條,言詞強硬、引發熱議。藍營立委認為此舉是對在野勢力的「政治恐嚇」,批評民進黨「雙標」,昔日反對惡法,今日卻借此為言語工具。
民進黨急滅火 強調絕不重啟「思想審查」
民進黨發言人吳崢今出面回應,直言《刑法》100條代表的是台灣民主過程中一段「黑暗歷史」,過去僅憑「意圖」顛覆國家即可定罪,更曾與動員戡亂時期法規相結合,造成「唯一死刑」的沉重代價。吳強調,民進黨是從反抗這類法條中走出來的政黨,「不可能恢復這樣的惡法,這是所有民進黨公職一致的立場。」
他也重申,早在1991年,民進黨與民間社會就已組成「100行動聯盟」,全力推動該法條的廢除,這不只是一次法律修正,更象徵台灣擺脫威權、邁向自由的轉捩點。
言語與法治邊界間的危險地帶
柯建銘的言論,無論出於情緒抑或政治警告,都踩上台灣法治與言論自由之間的敏感神經。《刑法》第100條過去象徵對異議者的壓制,如今再度被提起,自然激起社會高度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民進黨作為過去推動此條廢除的主力,若黨內高層重提該條,即便無意立法行動,也難免令人質疑是否傳遞政治威嚇訊號。台灣已走出威權,執政黨更需自律,避免以法律名詞作為鬥爭語言,否則反而會傷害自己一手建立的民主招牌。
而對在野黨而言,也應避免將司法與政治一概對立看待,若涉及實質滲透或外力干預選舉,《反滲透法》仍是現行有效法規,應依法檢視、透明處理,而非僅以「迫害」作為防線。
在當前高度對立的政治氛圍下,無論朝野,如何讓「依法行政」不被當成口水戰工具,才是檢驗民主成熟與否的試金石。《刑法》第100條原於威權時期廣泛用於打壓異議,2009年正式修正為「著手實行」才成立犯罪,並刪除預備犯,象徵轉型正義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