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氣溫節節攀升,悶熱潮濕的亞熱帶夏季全面籠罩台灣。近期熱浪來襲,新竹市政府提醒民眾,當氣候進入高熱高濕的「熱傷害警戒區」,不只是體力透支問題,更可能導致一連串嚴重健康風險,包括熱痙攣、熱衰竭,甚至中暑,情況不容輕忽。
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熱傷害不只出現在運動場上或戶外工地,封閉的悶熱空間同樣可能釀災。他呼籲市民提高警覺,特別是長者、有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的高風險族群,一旦出現體溫異常升高、暈眩、呼吸急促、意識模糊等徵兆,應立即採取降溫與就醫行動,避免危及生命。
三大要訣對抗酷暑 五步驟化解危機
新竹市衛生局呼籲民眾牢記三大防暑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時刻警覺」。具體建議包括穿著淺色、透氣衣物、避開正午高溫時段外出,以及定時補水,即使不覺口渴,也應持續小口飲水,避免身體水分流失導致血液黏稠、血壓波動。
而當出現疑似中暑症狀時,衛生局提醒,正確急救應遵循「蔭涼、脫衣、散熱、喝水、送醫」五大步驟。特別要注意,勿使用酒精擦拭或誤服退燒藥,這兩項看似常見的降溫方式,實際上可能反效果,不但無法改善中暑,反可能掩蓋病情、延誤治療。

當氣候成為健康風險,民眾自保意識更顯關鍵
面對氣候變遷下越趨極端的高溫型態,熱傷害已不再是單一事件,而是逐年升高的公共衛生挑戰。記者觀察,雖然氣象單位每日發布高溫警報,但仍有許多民眾低估「悶熱」的隱形威脅,尤其在辦公室、車內、廚房等密閉空間中,熱傷害往往來得突然且致命。
本次市府主動出擊,以科普形式宣導正確知識,搭配實用的自救技巧,確實展現公共衛生治理的積極面。然而,防線的最後一哩仍落在每個市民自身。唯有將這些預防觀念融入日常生活,如定期量血壓、注意穿著與飲食習慣,才能真正構築全民健康的「高溫防火牆」。
📌【高溫自保Tips】
✔ 室內使用電扇或空調降溫,定時通風
✔ 每小時補水至少一次,避免大量補水後劇烈運動
✔ 外出攜帶遮陽傘、帽子、防曬乳
✔ 若出現中暑症狀,立刻休息、降溫並尋求醫療協助
📌【特別提醒】
高溫期間,長者、幼童、慢性病患者、戶外工作者為最易受害群,應加強自我監測與環境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