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民調震撼彈】大罷免言論遭反彈 總統賴清德聲望重挫陷「死亡交叉」

【民調震撼彈】大罷免言論遭反彈 總統賴清德聲望重挫陷「死亡交叉」

圖 / 賴清德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總統賴清德近日喊話「民進黨要與發起大罷免的公民同行」,卻遭到主流民意冷對應。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今(15)日公布的七月民調,高達53%受訪者認為賴總統的表態「不適當」,僅有33%認為合宜。伴隨而來的,是總統聲望的急遽下滑,支持率跌至42.9%,創下上任以來新低,與不支持率出現「死亡交叉」,執政困境再度浮上檯面。

民調也顯示,行政院長卓榮泰所領導的內閣施政滿意度亦陷低點,僅39.3%滿意,較上月重挫5.1個百分點。不滿意比例則達44.1%,兩者差距近5個百分點,反映出政府當前面對罷免風暴、政策溝通與社會氛圍之間的失衡。

民眾認為大罷免發言「踩線」

此次民調主題為「大罷免、國家認同與台灣民主」,其中針對賴總統在6月28日民進黨全代會上呼籲黨員支持民間發起的罷免行動一事,民意反應明確。高達53%受訪者明確表達不認同,包括27.5%認為「一點也不適當」,另有25.5%表示「不太適當」。反之,僅13.5%認為「非常適當」,19.8%表示「還算適當」。

賴清德總統聲望趨勢圖 圖 /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

進一步交叉分析,無論是不同年齡層、教育程度,或政黨傾向,多數群體均不支持賴總統的罷免言論。即使在民進黨支持者中,也僅有67%支持,顯示即使「同溫層」也出現分裂。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所謂中間選民中,僅19%認同此言論,52%不認同,凸顯執政黨在政治操作與民意之間的張力。

總統聲望創新低,「沉默選民」成隱憂

根據調查,賴清德的總統聲望自上月以來下跌5.8個百分點,來到42.9%,是自2024年5月就任以來最低,且與不支持率(44.5%)形成「死亡交叉」,顯示民眾對其施政表現信心不足。特別的是,「沒意見或不知道」的比例劇增至12.5%,反映出一股浮動的沉默選民潮,可能對接下來的罷免結果與2026地方選舉帶來變數。

五大壓力拖累聲望

賴總統民調滑落並非偶發事件,觀察整體輿論走勢與政局動盪,民意基金會歸納出五大因素:

  1. 國安簡報破局:原訂6月18日與在野黨的會談未果,折損朝野溝通誠意形象。

  2. 「團結國家十講」反應冷淡:政策推廣成效未如預期,四場演講引發質疑。

  3. 罷免發言社會反彈:公開支持罷免行動被視為政治動員,未觸及民意痛點。

  4. 京華城案悲劇效應:與北市案關連的輿情擴散,引爆民眾黨攻勢與司法信任危機。

  5. 民意主流反對罷免:儘管政黨角力激烈,但社會普遍傾向反對全面罷免,執政黨與選民之間出現斷層。

圖 /卓榮泰 臉書

卓內閣信任度同步下修

民調也同步檢視行政院長卓榮泰的內閣施政表現,僅39.3%表示滿意,44.1%表達不滿意,其中22.8%屬「非常不滿意」,顯示內閣政策推動與社會期待之間仍存落差。從四月以來,卓內閣已連續四個月處於「滿意小於不滿意」的執政陰影,聲望長期停滯不前。

罷免倒數 社會期待「政策回歸」

距離7月26日首波24席立委與新竹市長的罷免投票只剩不到兩週,儘管賴政府試圖強化「民主防衛」論述,但本次民調顯示民眾對政治動員的接受度有限,反而希望政策主軸回歸民生經濟與改革實質。

從聲望下滑與輿情變化觀察,民進黨若未能在罷免結束後迅速轉舵、收攏中間選民,可能會陷入持續的政治內耗與政局不穩。眼前這場民意考驗,或將成為賴政府能否穩住執政根基的關鍵分水嶺。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