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中鋼導入AI智慧節能衝破傳統瓶頸 能源署攜業界共築綠色產業鏈

中鋼導入AI智慧節能衝破傳統瓶頸 能源署攜業界共築綠色產業鏈

圖 /經濟部 官網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淨零轉型已是全球產業面臨的共同挑戰,但對高耗能的鋼鐵業來說,要跨出第一步並非易事。中鋼軋鋼三廠以行動證明,透過導入AI與智慧能源管理,不但可以降低碳足跡,更能實現製程效率與企業轉型雙贏。今(27)日於「114年節能標竿觀摩研討會」現身說法,分享其自研系統的節電成效,成為傳統產業綠色升級的範本。

本次活動由經濟部能源署主辦,旨在擴散「深度節能推動計畫」成功經驗。截至今年6月,該計畫已協助逾3,800家企業,累積節電70.92億度,折合約170.8萬戶家庭一整年用電量。中鋼的亮眼表現更榮獲「節能標竿獎-金獎」,象徵其在節能技術與管理制度上的雙重創新獲得高度肯定。

中鋼用AI打敗老能源瓶頸 年省千萬度用電

軋鋼三廠此次公開其智慧燃燒監控系統,結合AI數據演算與即時調控技術,徹底改寫過去靠人工觀測調整的傳統流程。系統有效提升退火爐運轉效率,單廠每年就節電超過1,435萬度,這樣的成效對任何一個高耗能製造業來說,無疑是一場技術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中鋼的做法不只是設備更新或流程改善,更是企業「智慧製造」與「永續發展」雙軌並行的具體實踐。

圖 /經濟部 官網

觀摩會傳遞「三贏共好」模式 AI+ESCO成節能主流

研討會中也邀請多家業界節能標竿,如台塑石化與南亞塑膠等企業,分享銀獎經驗。審查委員周雅文也點出節能產業下一步趨勢:ESCo(節能服務公司)與AI技術的結合,將是企業最具潛力的節能突破口。

政府也積極布局支持體系,包括推出50億元信保貸款、9.5億元的ESCO獎勵金、加碼導入AI能源管理系統(EMIS)每度補貼1元等配套,意圖打造出財務誘因明確、技術導入門檻低的綠色轉型環境。

「節能=數位轉型」 從廠房到家庭全民參與

能源署並不僅鎖定產業端,也同步擴大至全民節能行動。推出「用電健檢動起來」網站,提供線上用電評估與節能講座,並持續推動家電汰舊補助。自113年起至今年6月已協助民眾更換226萬台高耗能家電,累積節電14.3億度,也帶動678億元的家電市場消費。

能源署指出,節能早已不只是環保口號,而是企業強化韌性、提高競爭力的必要策略。未來將持續透過技術導入、制度支持與民間合作推進,目標是打造一個能抗通膨、能抗能源風險、也能創造就業的新綠色經濟體。

圖 /經濟部 官網

淨零不是環保話術,是生存選擇

中鋼的案例證明,傳統產業並非節能的絕緣體,反而可能是突破口。AI與ESCo服務的導入,是企業實現數位轉型與綠色競爭力的交叉點。在全球碳邊境調整稅(CBAM)與供應鏈ESG壓力日益上升下,愈早邁向智慧節能的企業,愈能在國際市場保有生存空間。

節能,不再是可做可不做的「選項」,而是關乎產業結構再生的「基本功」。

📍延伸閱讀與工具: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