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部
一場突如其來的職災,再次揭開台電基層長期勞動壓力的沉痾。針對台電嘉義區員工在進行電力設施搶修時不幸遭電擊重傷,台電產業工會與多個地方企業工會聯合發表聲明,除表達對傷者的關懷,也嚴正呼籲台電公司儘速釐清事故原因,並從根本檢討人力調度與工安體系。
這起事件發生在丹娜絲颱風過後,雲嘉南地區電網受到重創,台電搶修團隊日以繼夜投入復原工作。然而,工會指出,災後的搶修節奏,已讓基層人力「過載」,許多員工長時間超時工作,精神與體力瀕臨崩潰邊緣。
「人不是機器,就算是機器也會過熱。」工會在聲明中強調,災害應變的緊急本質固然無可避免,但台電長年人力不足、工安訓練不足的老問題,才是真正讓基層陷入高風險狀態的根源。
聲明進一步指出,基層員工近一週來幾乎無休,卻仍被要求配合「工作中擺拍」的宣傳作業,憤怒直言「不是為了當政績背景板才流血流汗」。他們呼籲,政府與台電高層應停止消費基層員工的努力,並真正為他們的安全與尊嚴負責。
三大訴求 直指體制漏洞
根據台電產業工會等單位發布的聲明,重點訴求包括:
-
立即釐清職災責任,杜絕工安悲劇重演
工會對仍在醫院搶救的李姓同仁表達深切慰問,並要求公司全面調查事故成因,不可讓同樣的職災再次上演。 -
反映災後搶修的極端工時問題,揭露人力長期不足
基層員工持續一週高強度搶修,許多人身心疲憊,突顯出台電長期忽視基層人力配置的結構問題。 -
要求改善工安管理與補償制度,避免過勞與高風險操作
高空、高壓作業若在疲勞狀態下執行,風險倍增。工會要求台電應優於《勞基法》保障員工權益,給予補休、加班費、危險工作津貼等必要保障。
這次風災後的搶修行動,是一次對台電體系極限的壓力測試,結果卻凸顯了幾個核心問題:基層人力嚴重短缺、工安文化形同虛設,以及高層與第一線之間的認知斷裂。
當第一線員工在烈日與高壓電線下奮戰時,高層是否真正體察他們的處境?當「政績」成為新聞畫面裡的主角,工人的汗水與風險卻常常只成了背景。
台電若真要贏得人民信任,不能只是靠一張張搶修現場的照片,而應從體制上解決人力與工安問題。工會這次的怒吼,說出了無數沉默電力工人的心聲「我們是人,不是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