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罷免是愛」點燃新竹草根行動 立委柯建銘政治清算還是民主試金石?

「罷免是愛」點燃新竹草根行動 立委柯建銘政治清算還是民主試金石?

圖 / 翻攝畫面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選民參政意識逐漸抬頭的時代,罷免不再只是政治操作的工具,而是公民對權力制衡的具體實踐。距離7月26日的新竹「雙罷投票」僅剩一週,新竹市的二二八公園昨晚湧現一群高舉「罷免是愛」旗幟的民眾,參與一場由「新竹雙罷」行動團體舉辦的公民講堂,針對立委鄭正鈐與市長高虹安的罷免案展開最後衝刺。

這場講堂在草地上展開,少了選舉場上的喧囂與衝撞,多了一份市民自發聚集的草根氣息。從藝人朱約信(朱頭皮)的音樂開場到民進黨重量級立委柯建銘的壓軸喊話,活動不僅是政治宣講,更像是一場以公民為主體的民主演練。

公民反彈 還是政治報復?

本次雙罷的兩位對象,高虹安與鄭正鈐,各自背負不同的爭議與質疑。高虹安在擔任市長期間,因涉貪案遭判重刑7年4個月,儘管案件尚未定讞,卻依然頻繁出席公開活動,並積極為反罷免造勢,讓不少市民質疑其對市政的承擔與行政中立原則。而鄭正鈐則被罷方指控與中資選舉資金、詐騙集團及中國國台辦有不當往來,更牽涉多起訴訟。

這些指控是真是假尚待司法與調查釐清,但值得思考的是:罷免這項制度,本應是人民對民代問責的重要手段,若被用來當作政黨間清算的武器,是否會模糊了民主的初衷?又是否會讓選民對制度本身失去信心?

圖 / 翻攝畫面

「反共」與「找回新竹光榮」:政治語言的新競技場

在昨晚的講堂中,不乏「反共」、「護台灣」等強烈的政治語言。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批評藍白聯盟近年在國會的作為,從國會擴權案遭憲法法庭宣告違憲,到主張「普發1萬元」的財政提案,都被他視為「迎合中共、拖垮國家」的策略。他呼籲新竹市民站出來投下罷免票,「找回新竹光榮」。

這樣的語言固然能凝聚基本盤與意識形態相近的支持者,但是否也讓罷免淪為對立的標誌,反而阻礙了理性討論公共政策與治理成效的空間?當「愛台灣」與「罷免」被劃上等號,我們是否應更深一層探問:我們期待的,是制度改革?是政策改進?還是單純的政治懲罰?

罷免應回到民主的初衷,而非成為政黨對抗的祭壇

新竹雙罷案不只是地方政治的風暴,更是一場對台灣民主制度成熟度的考驗。公民投票的本意,是讓選民有權力對失職的政治人物說「不」,但當罷免被政治話語全面綁架,動員只靠意識形態的煽動,而不是政策評鑑與治理表現,我們是否也失去了對「問責」這兩字的真正理解?

無論高虹安與鄭正鈐的罷免案結果如何,這場雙罷已成功將「民主參與」的討論拉回公眾視野。但也提醒我們,任何一張罷免票的背後,都應承載著選民的理性思考,而不是情緒對抗。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