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距離7月26日罷免投票進入倒數階段,新竹市成為全台矚目的政治戰場。市長高虹安與立委鄭正鈐今(19)日晚間在新竹市舉行反罷免宣講,訴求「守護新竹、反對惡罷」,並由民眾黨主席黃國昌親自站台,矛頭直指民進黨,強調此次罷免是對在野勢力的政治獵巫,呼籲選民用選票「讓民進黨付出代價」。
黃國昌:「這不是高虹安個人保衛戰,是台灣民主的轉捩點」
站上新竹市的宣講舞台,黃國昌沒有迴避火藥味十足的政治語言。他強調,此次罷免案背後是民進黨企圖全面清除非綠陣營的戰略布局,並聲稱市長高虹安與立委鄭正鈐成為「政治鬥爭的祭品」。
黃國昌指出,自己此行不只是為了聲援高虹安,更是為了「柯文哲的清白」。他不諱言,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被收押的現狀,是民進黨濫用國家機器的結果,「關得了他的身體,關不了他的意志」。他形容,這是一場政權與民意之間的對撞,呼籲新竹市民用選票抵抗「國家暴力」。

高虹安:「政績還沒完成,就被政治干擾打斷」
面對政治壓力與司法風暴,高虹安則以理性語調訴說心聲。她強調,自己兩年前以近10萬票當選市長,是市民對改革與新政的期待,而今「不是自己挑起戰爭,而是被迫應戰」。
她質疑罷免程序的正當性與民主公平,指出:「若市長被罷免,將無補選機會,這不只是對我個人不公平,更是剝奪市民選擇的權利。」她憂心市政建設因此中斷,並列舉農會金融卡政策等施政成果,強調自己沒有辜負市民託付。
高虹安也坦言,曾在壓力中思考是否後悔踏入政治,但最後仍堅定地表示:「我不會後悔,因為我想做的事情,正在一件一件實現。」
罷免走向制度正義 還是成為政治鬥爭武器?
此次新竹雙罷風波,已不只是地方政治事件,更成為全國關注的制度考驗。無論罷免成敗與否,關鍵問題在於:罷免究竟是選民基於施政表現的檢驗,還是淪為政黨清算異己的工具?
民進黨陣營認為,高虹安涉貪、鄭正鈐官司纏身,理應下台負責;而反罷方則指出,兩人尚未定罪,市政有成,罷免只是另一種「綠色恐怖」的展現。兩方言之鑿鑿,卻讓選民陷入真假訊息交錯的資訊洪流中,理性判斷更顯重要。
尤有甚者,在柯文哲收押、民眾黨主將承壓之際,罷免行動也被政治放大為「柯文哲保衛戰」。但民主社會的核心精神,應回歸於政策績效與公共價值的評估,而非陷入「挺誰罷誰」的對立漩渦。

罷免 是城市選擇未來的時刻
新竹這場雙罷,不僅攸關高虹安與鄭正鈐的政治命運,更牽動在野陣營的存亡、執政黨的威信,以及台灣民主制度的運作信任。這場選戰的背後,是民眾對制度正義的期待,或是政治撕裂的縮影,將在7月26日投票當天見真章。無論立場如何,選票終將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