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深度追蹤】台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 風波延燒 真相在極端敘事之外

【深度追蹤】台師大女足抽血換學分? 風波延燒 真相在極端敘事之外

圖 /翻攝畫面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台灣師範大學女足隊近日捲入「抽血換學分」爭議,涉及教練周台英以研究為名進行抽血實驗,引發社會熱議。事件爆發後,輿論迅速聚焦於「學術倫理失守」與「權威逼迫學生」的指控,但隨著更多女足隊員發聲,事件的全貌也逐漸浮現,這不只是單純的加害與受害對立,更牽涉制度疏失與資訊落差所交織的複雜局面。

事件回顧 從「吹哨者」揭露到道歉公開

事件起於學生簡奇陞去年爆料,稱周台英教練要求隊員配合研究抽血,並以學分作為威脅手段,引發高度關注。根據她的說法,實驗過程包含寒暑假連續14天抽血與間歇折返跑訓練,還有多次指尖採血,並質疑抽血程序的必要性與倫理性。

台師大隨後召開記者會,校長吳正己與研究主持人陳忠慶、教練周台英公開鞠躬道歉。周台英語帶哽咽,承認自己曾請無執照學生協助抽血,並坦言對球員的心理狀況關懷不足。

更嚴重的是,校內倫理審查單位證實,2019至2021年間,確有未經IRB(人體研究倫理審查)核准的實驗進行,並有非護理人員進行抽血行為,校方已對涉事人員做出最嚴厲的停權處分。

學生發聲 真相不只是「被害」與「加害」

儘管事件引發軒然大波,但多位前女足隊員選擇站出來,提出不同的觀點。多數受訪學生表示,自己是「自願參與」研究,並無被強迫;抽血雖為實驗一環,但從未與「學分」直接掛勾。某些網路流傳「一天三次抽血」、「靠抽血換學分」的說法,過於簡化甚至失真。

例如,隊員H(化名)指出,自己參與了四年的檢測實驗,從未感受到強迫或施壓。她說:「我們是運動員,本就習慣接受體能測試與評估,只希望社會能給予更多理解,而不是將整件事導向情緒性對立。」

另一名隊員A(化名)則說,網路上部分敘述與實際情況落差甚大。「實驗確實涉及抽血,但都是早上一次,只有抽不到時才會補抽。從沒聽說有人因此失去學分。」

此外,根據台師大運動競技系教師補充的資料指出,在歷年參與實驗的學生中,也有未參與者順利取得專長學分,顯示學分發給並非以是否抽血為條件。

當科學研究遇上權力與倫理斷層

這起風波暴露的不僅是個別教練的教學方式與溝通問題,更牽涉學術倫理審查流程的缺口。儘管多數學生表達自願參與,但研究計畫未經IRB核可、抽血由非專業人員執行等問題,仍是學術機構不可迴避的制度性漏洞。

在高度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中,即便學生自認「自願」,也可能因缺乏充分資訊或害怕失分而產生「被動服從」的選擇,這是大學教育與研究設計必須深思的問題。

反之,事件發展過程也提醒社會,在資訊未明確釐清前,過度獵巫或簡化敘事,恐讓實話與誠實參與的聲音被淹沒。

讓真相超越情緒 讓改革高於懲罰

台師大女足抽血風波,是一場學術倫理、教學權力與輿論反應的交叉碰撞。這不應只是懲處誰、斷定誰對誰錯的單一命題,而是一個契機:重新檢視我國體育研究與教育現場中,倫理審查制度是否足夠完善、教師是否有清楚界線、學生是否能安全地說「不」。

當真相不再被極端聲音所主導,才有可能從傷害中汲取教訓,讓制度與人心同步成長。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