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京華城案最新進展:柯文哲、應曉薇延押2個月 沈慶京1.8億交保獲釋

京華城案最新進展:柯文哲、應曉薇延押2個月 沈慶京1.8億交保獲釋

圖 / 翻攝畫面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牽動台灣政壇的「京華城案」再掀波瀾。台北地方法院21日裁定,前台北市長柯文哲與台北市議員應曉薇因仍有「滅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決定自8月2日起延長羈押兩個月,並持續禁止通信與接見。此案已成為台灣政治、司法與輿論多重拉扯下的焦點風暴。

羈押理由未解 柯、應再押兩月

根據合議庭說法,儘管經歷長時間的交互詰問,但部分涉及柯文哲與應曉薇的關鍵證人仍未傳喚到庭。法院認為,兩人在案情未釐清前,存在滅證或與共犯串供的高度風險,羈押必要性仍無可取代。

此外,法院強調,將持續視訴訟進展調整審理節奏,未來是否解除羈押,仍需依實質庭審情況審慎評估。

李文宗2千萬交保 沈慶京1.8億獲釋

與柯文哲同案的台灣民眾黨財務長李文宗,法院允以新台幣2000萬元交保,並限制其居住於新竹市北區,佩戴電子腳鐐並接受手機科技監控;若8月1日前未完成繳保,將同樣面臨延押兩月處分。

至於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法院考量其身體狀況與長期醫療需求,裁定可用高達1.8億元交保,其中1億元必須由本人名下資產提出,並限制出境出海,搭配科技監控與限制住居。法院認為,鑑於其醫療條件與案情進度,採取保釋加科技監控即可達成防逃、避免勾串的目的。

政治、法律交錯壓力下的羈押策略

從羈押延長與高額交保金設置來看,法院顯然在尋求一種「兼顧法律審慎與政治敏感」的平衡。柯文哲作為台灣政壇重要人物,其司法動態極易引發政治解讀與支持者激烈反應,法院必須在維持審判公正與避免政治干擾之間拿捏分寸。

另一方面,李文宗與沈慶京雖涉案,但法院評估其對證人影響力與滅證可能性相對有限,因而選擇交保釋放搭配嚴密控管。這樣的安排,某種程度也避免社會大眾對「雙重標準」的質疑。

京華城案進入深水區 未來是否起訴定讞備受關注

京華城開發案如今已不再只是單一貪瀆司法案件,更牽動藍綠白三黨權力消長與社會觀感。未來法院如何處理柯文哲後續羈押、是否起訴定讞,將直接影響民眾黨在2026年地方選舉的政治走向與社會信任重建。此案,遠未落幕。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