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追蹤報導】南方澳斷橋案延燒!橋檢造假主謀陳明正判刑1年6月定讞

【追蹤報導】南方澳斷橋案延燒!橋檢造假主謀陳明正判刑1年6月定讞

圖 /google map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震驚全台的南方澳斷橋事件餘波未平之際,當年被指控造假橋梁檢測紀錄的關鍵人物、萬喬豐工程技術顧問公司負責人陳明正。台灣高等法院18日最新判決,陳明正因於2018年間承攬宜蘭縣橋梁檢測工程時,夥同張姓學生偽造檢測資料,依偽造文書罪判刑1年6個月,張女則判刑1年2個月,全案定讞,兩人皆未獲緩刑。

陳明正過去曾身兼建行科技大學教授、非破壞檢測研究中心主任等職務,具有高度專業背景,卻屢次捲入公共工程造假醜聞。根據檢方調查,萬喬豐公司在承接宜蘭縣政府委託的橋梁巡檢案中,未依契約規定實地檢測,反而偽造數百座橋梁的巡查紀錄與人員簽到資料,並上傳至政府橋梁管理系統,以詐領工程款項,總計不法所得逾823萬元。

令人憂心的是,此次造假範圍並不包含最終發生斷橋意外的南方澳大橋,但其檢測紀錄的誠信問題,無疑已對整體公共工程安全與政府信賴體系造成嚴重破壞。尤其此案不僅涉及假造巡查紀錄,連帶影響到地方政府對橋梁結構是否安全的判斷,等於拿全民的生命安全做賭注。

法院指出,陳明正身為計畫主持人與現場檢測總指揮,理應負起最大責任,其行為已嚴重損害公眾對公共設施維護的信任,量刑時無法輕縱。而其共犯張女,則是其任教時的學生,擔任後勤與協同主持,參與偽造報告,雖罪責略輕,但也難辭其咎。

橋梁安全不是數字遊戲 制度缺口更需補強

本案揭示一個令人警惕的事實:即便檢測技術與數位管理系統日趨成熟,若執行人員心存僥倖,整個監督體系仍可能淪為虛設。過去台灣不少公共建設因檢測造假或監理失職釀成悲劇,如今再爆出系統性造假行徑,實令人不寒而慄。

根本問題不僅止於承包單位道德淪喪,更牽涉政府機關在審查與稽核層面的鬆散。在此案中,若非南方澳斷橋案成為全國關注焦點,相關造假行徑恐仍難以曝光,亦可能一再重演。

展望未來,政府應強化以下三點:

  1. 橋梁檢測應第三方獨立審核,避免「球員兼裁判」

  2. 建立檢測資料隨機交叉查核與AI比對機制

  3. 提高偽造檢測資料刑責,並公開不良廠商黑名單

唯有制度強化與高風險領域零容忍態度並進,方能真正避免下一個斷橋悲劇重演。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