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一場看似熱鬧的寵物走秀背後,藏著一堂動人心弦的生命教育課。桃園市大溪區瑞祥國小期末舉辦的「寵物日」活動,不只是讓孩子們開心迎接學期結束,更是一個讓「尊重生命」在孩子心中悄然生根的契機。桃園市教育局也表示,這樣的活動正是教育的本質,從生活中學習愛、責任與同理。
動物剪影猜猜樂開場 童趣中學會專注與觀察
活動在瑞祥國小校長傅如瑛一手策畫下,從「動物剪影猜猜樂」開始揭開序幕。師生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是犀牛?還是狗?還是水豚君?」童稚的聲音交織著好奇與熱情,讓全場氛圍迅速升溫,也引導孩子將注意力拉回到「看見動物、理解生命」這件事上。
這樣的互動,不只是暖場,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觀察、推理、尊重不同生命樣貌,都是教育現場難得的練習。
一本繪本、一場朗讀 孩子眼中的忠誠與陪伴
校長隨後朗讀了繪本《忠狗貝克》,溫柔而富情感的聲音,緩緩說著一隻狗對主人的深情守候。許多學生在這段故事中動容,有孩子偷偷擦拭眼淚,也有學生主動分享自己與家中寵物的情感片段。
一名五年級學生說:「我家的狗狗每天在門口等我,我知道牠很愛我。」這樣的話語,不只是孩子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他們內在情感成熟的展現。教育,不正是如此?用故事、情境與真誠,引導他們更深刻理解「愛」的本質。

各種生命的舞台日常 寵物走秀成為生命教育實驗場
活動的高潮,是學生與他們的寵物一同走上舞台的「寵物走秀」。不論是搖著尾巴的米克斯、靜靜佇立的烏龜、活潑穿梭的倉鼠,還是優雅登場的日本雞、奶油色貴賓狗「優比」,每一個畫面都讓人會心一笑,卻也讓觀者感受到孩子與動物間深厚的連結與默契。
現場有青蛙、有三線鼠、有玉米蛇,雖種類多元,卻無衝突與恐懼。孩子們以平常心對待每一種生命,也讓整場活動如同一堂最真實的多元文化課。
從照顧中實踐責任 從分享中學會表達
活動進入下半場,每位學生輪流上台介紹寵物的名字、習性與飼養過程。一位低年級學生說:「牠吃太多,我會幫牠運動。」這種日常中看似簡單的行為,其實正是責任感的開端。孩子們在與生命互動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學會照顧、觀察與體貼。
家長們也感受到孩子的成長。一位家長感性表示:「我女兒平常上台都會緊張,但為了她的寵物大橘(豹紋守宮),竟然可以勇敢分享,真的很感動!」這樣的改變,不靠考試、不靠背誦,而是從「愛」與「陪伴」中自然萌發。

生命教育不是一堂課,而是一種陪伴的姿態
瑞祥國小的這場「寵物日」活動,讓我們看到教育的另一種樣貌,不只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情感與價值的培養。
當孩子學會與不同的生命共處,學會為他們的飲食、起居、健康負責,他們同時也在學習如何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同理心的大人。當孩子願意站上講台,為自己所愛的生命勇敢發聲,他們其實也在學習如何表達、如何連結。
比起公式化的課綱,這種生活中自然流露的情感教育,更有可能成為他們一生難忘的記憶與指引。
教育應該回到人本與生活。也許未來的某一天,當這群孩子成為父母、老師、甚至領導者時,他們會記得,那年夏天,在寵物日的舞台上,牽著自己毛孩的小手,是如何開始理解「愛與責任」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