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永續轉型不再只是企業形象工程,而是品牌競爭力的試金石。瑞典汽車品牌 Volvo 近年加速實踐 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目標,不只喊口號,而是透過供應鏈革新、產品設計優化與銷售端綠色升級,完成從源頭到通路的「全鏈轉型」。2025 年,Volvo 在台推出的純電車款 EX30 甚至超越特斯拉,奪下全台最熱銷電動車寶座,成為永續行動結合市場成果的典範。
從供應鏈開始,打造綠色製造新標竿
企業若要邁向淨零,不可忽視供應鏈的碳足跡。Volvo 的永續策略從原材料源頭著手,攜手全球夥伴共同推動低碳創新。例如與瑞典鋼鐵龍頭 SSAB 合作無化石鋼材技術,與 Umicore 打造高效電池回收系統,展現從材料端落實碳管理的決心。
荷蘭的 Volvo 零件物流中心則設立回收再製流程,重新賦予舊零件第二生命,減少原料與能源損耗。透過重製作業,每顆零件可減少 80% 能源與 85% 原料消耗,這不只是效率提升,更是循環經濟的最佳示範。
產品設計直攻永續痛點,EX30 勇奪電動冠軍
企業對永續的投資,是否能轉化為產品價值與消費者認同?Volvo 用 EX30 做出最好答案。這款碳足跡最低的純電車,不僅用再生鋁、鋼與塑料打造車身,內裝更大量導入回收牛仔布、亞麻與羊毛等環保材料,使車體在生命週期內碳排控制在 30 公噸以下。
事實上,這樣的設計不僅打動環保意識抬頭的消費者,也實質創造品牌差異化。2025 年 5 月,EX30 以突破性銷售力道超越 Tesla,證明「環保」與「市場接受度」並非對立,而是可以彼此成就。
推動經銷據點減碳,台灣成全球模範場域
在銷售通路,Volvo 同樣積極布局。台灣市場成為全球示範據點,導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EMS),以標準化監控流程精準控管用電。2024 年,全台已有 7 座展示中心完成太陽能設施建置,其中花壇據點的再生能源使用率竟達 114%,反映地端自主減碳的高度執行力。
同時,Volvo 更以激勵制度驅動經銷商減碳行動,2023 年共減少約 69.2 萬度電、碳排降幅達 15%,重新定義汽車零售的永續邊界。
ESG 落地的價值,不止於道德感召
回顧 Volvo 的全鏈永續策略,不難發現其成功關鍵在於「整合」。從策略面、執行端到消費者體驗,ESG 並非獨立專案,而是滲透進企業每個營運層面。這種由內而外的改革,為全球汽車產業提供可行樣板,也提醒其他品牌:永續轉型若只是表面文章,終究難以獲得市場認可。
隨著 2030 與 2040 年的電動化與淨零目標接近,Volvo 正逐步實踐其承諾,以行動引領產業邁向低碳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