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宜蘭縣調整寵物火化與收容費用 落實生命教育還是加重飼主負擔?

宜蘭縣調整寵物火化與收容費用 落實生命教育還是加重飼主負擔?

示意圖 / google map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隨著寵物火化與照護成本節節上升,宜蘭縣政府近日正式修訂兩項攸關動物福利與飼主責任的規費標準,自7月25日起實施。未來,寵物火化將依重量收費,每公斤60元,並取消紙棺費用統一計價;至於中途之家則大幅調升收容處理費用至每隻4,000元。這項政策在改善財政負擔與提升服務品質之間,揭示地方政府在動物福利與社會成本間的拉鋸現實。

火化費用改按公斤計價 撿骨須額外加價

過去,宜蘭寵物火化費用中包含固定的紙棺收費,民眾常感手續繁瑣、規費不明,縣府此次乾脆簡化計價邏輯,全面改以「每公斤60元」方式計收,減少行政溝通成本。然而,若飼主希望以個別火化並撿骨方式處理,則須額外支付3,000元,形成分級服務。

在在顯示出地方政府希望兼顧同理心與效率管理,但對部分收入有限的高齡或弱勢飼主而言,此舉恐增添經濟壓力。

在地人半價、外縣市三倍收費 背後邏輯為何?

新制度同時導入「設籍優惠與外縣市加價」機制。設籍宜蘭滿六年以上、完成寵物登記與絕育的民眾,可享半價火化費;反之,非設籍者則依照3倍標準收費。這種差別費率制度,反映出地方財政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傾向優先照顧本地納稅人與政策配合者。

然而,在社會流動日益頻繁的背景下,這樣的設計也可能引發非本地飼主對「差別待遇」的疑慮。尤其當寵物走到生命終點的那一刻,收費背後所傳遞的價值與情感訊號,值得更細膩的社會對話。

中途之家收容費暴增近十倍 提升照護還是變相勸退?

另一項重大變革,是將原本20多年未調整的動物收容處理費用,從過往數百元暴增至4,000元。官方表示,此舉是因應《動物保護法》修法後,動物收容期限延長,照護成本上升所致。

但此舉也可能產生雙面效果:一方面可遏止部分飼主輕率棄養,逼迫其思考飼養責任;另一方面,亦有可能讓經濟困難者放棄合法交付,而轉以棄養方式解套,反而加重街頭流浪犬貓問題。

落實責任飼養的同時,更需社會支持系統配套

宜蘭縣政府的此次修法,表面上是針對財政與管理流程的調整,但實質上已觸及動物倫理與飼主文化的根本課題。當政府以收費作為政策工具時,應同步強化民眾的生命教育與寵物責任認知,並思考是否能為中低收入者提供緩衝或協助機制,避免落入「窮人無權善終」的爭議。

在台灣寵物數量逐年成長、動物保護觀念漸被重視的今天,一場看似單純的「收費調整」,實則是一場對於飼主義務與公共制度能否共振的考驗。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