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娛樂新竹啟動北區首座狗狗公園工程 打造寵物友善城市不是口號 而是實踐

新竹啟動北區首座狗狗公園工程 打造寵物友善城市不是口號 而是實踐

圖 /新竹市動物保護及防疫所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隨著寵物逐漸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如何建構友善環境,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指標。新竹市政府今(25)日正式啟動「樹林頭狗狗公園」工程,為北區帶來首座專屬毛孩的遊憩空間,也為「一區一寵物公園」政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代理市長邱臣遠主持開工典禮時強調,新竹要成為科技與生命並重的宜居城市,動物友善設施絕非點綴,而是必要條件。

地方自籌、60天完工:城市建設走入「毛孩生活圈」

位於樹林頭公園內的這座寵物專屬場域,預計佔地超過2,300平方公尺,工程預算500萬元由地方自籌,工期設定為60日曆天,預計114年10月底前完工啟用。規劃內容涵蓋大小犬分區、安全圍欄、雙層門管制系統、多樣化運動設施、飲水與沖洗設備等,力求打造一處讓毛孩奔跑無虞、飼主安心陪伴的專業級空間。

這項建設不僅是空間升級,更象徵市府從市民生活面出發,回應當代家庭對於寵物生活品質的期待。

圖 /新竹市動物保護及防疫所

毛小孩政策躍升城市治理核心:友善不只是「設施」,更是「制度」

自高虹安市長提出「一區一寵物公園」構想以來,市府便積極推動各區寵物公共空間布建。繼東區興學公園寵物專區後,此次是第二個進入實體施工階段的公園。香山區也正進行設計與發包,預期短期內可達成三區同步佈局。

然而,硬體設施只是基礎。市府同時透過推動寵物友善店家認證、設置24小時動物保護專線(1959)、執行流浪動物源頭管理(TNVR)、辦理飼主教育與認養活動等多元策略,試圖從制度面深化市民對動物保護的共識。

這顯示新竹的「寵物友善」不僅止於建設空間,更進一步將飼主責任、動保觀念納入治理結構中,形成永續政策鏈。

狗狗公園為何是城市治理的關鍵拼圖?

寵物政策已不再是少數人關心的小議題,而是現代城市治理的必要組成之一。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台登記寵物犬貓已超過300萬隻,飼養家庭普及率攀升。毛小孩與人類共享空間的需求日益提升,也衍生出公園空間利用、衛生管理、公共安全等多面向挑戰。

因此,像新竹市這樣從規劃、設施到管理制度進行全面部署的做法,不僅強化城市宜居性,更有助於降低人寵衝突、提升市民幸福感。在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都市環境中,如何有效分區、妥善管理,也考驗政府政策的細緻度與執行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從設計開始就納入大小型犬分區與防逃逸安全門,反映出市府對專業規格的重視;而「共融」、「安心」與「可持續」也正是未來公共空間的新三要素。

圖 /新竹市動物保護及防疫所

呼籲與展望:友善空間需要共同維護

市府提醒,飼主進入寵物公園時應自備撿便袋並隨手清理排泄物,同時在非公園區域也應繫上牽繩,維護人犬安全。未來也將擴大行政區盤點,持續推動更多寵物專屬設施建置。

城市若要真正達到「人與動物共好」,政府的政策推動只是起點,更重要的是市民的參與與自律。當飼主能自覺維護空間品質,整座城市的共融環境才會真正成立。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