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726罷免潰敗後】曹興誠勸退、民進黨表態承擔:下一場戰役在哪裡?

【726罷免潰敗後】曹興誠勸退、民進黨表態承擔:下一場戰役在哪裡?

圖 /曹興誠 八不居士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726罷免行動在「攻城失利」後快速退潮,民間動能重挫。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在罷免結果出爐隔日(27日)於臉書發聲,呼籲志工們「放下8/23罷免案」,認為「那是藍綠對決的仗,我們打不起」,此語一出,震撼不少深綠支持者與公民團體志工。曹更直言:「不必為民進黨耗盡所有的能量」。

此言背後,不只是對選戰結果的情緒反饋,更映照出長期以來,公民力量與政黨動員之間的張力。

曹興誠:這不是我們該打的仗

作為挺台派重量級資源與話語平台的提供者,曹興誠這次選擇「急剎車」,無疑讓原本正醞釀再戰的部分志工團隊陷入遲疑。他的論述核心在於:「這是一場政黨對抗,不是單純的價值戰」。言下之意,若這場仗只剩民進黨主導,則不應再由公民力量全面背書與輸血。

對許多曾投入726行動的志工來說,這是一記清醒的警鐘:在政黨動員力不足的情況下,是否應將民間能量投注在更有策略性與長期性的民主鞏固路線,而不是短線選戰?

民進黨回應:我們扛責任 但希望大家別走

面對曹的冷卻喊話,民進黨態度謹慎但誠懇。發言人卓冠廷強調,會虛心接受各方建議,「努力回應人民期待」。民進黨團總幹事長吳思瑤則明言:「我們會扛下更大責任」,她也慰勞志工與公民團體「真的辛苦了」。

言語雖溫和,但實際釋出的訊號是清楚的:民進黨知道,自己不能再「借能而不回饋」,也清楚再不改革、再不自省,未來選戰只會更難打。

林俊憲:我們失敗,但別內鬥,這才剛開始

罷免案之前曾大膽預測「至少成功10席」的民進黨立委林俊憲,對失敗坦然承認。他呼籲支持者理性面對,強調這場失敗應視為一次政治實驗,而非鬥爭起點。「失敗的檢討不等於內鬥,民進黨內部會自行檢討,重點是如何穩住情勢。」

林的發言似乎意圖為可能出現的「黨內指責」降溫,也試圖重新定位這場行動的歷史角色,它也許未成功達標,但開啟了公民與政黨間合作的可能形式。

失敗 不是結束 是再定位的開始

726罷免失敗,看似一次戰術潰敗,實則反映出戰略層面的三個現實:

  1. 動能錯位:民進黨在推動上顯得保守與曖昧,而公民團體與志工卻大量投入,彼此在目標一致性與策略節奏上出現落差。

  2. 支持者疲乏:經歷總統大選後,綠營基本盤已有倦怠感,若無明確方向與改革承諾,單靠激情難以支撐長期動員。

  3. 政黨信任危機:曹興誠的言論,其實道出了不少公民團體的心聲,如果政黨只想借力行事、選後切割,那麼為何要繼續義無反顧?

民進黨若無法在敗選後做出實質性修正,不論是與公民團體的合作機制、基層溝通策略,或是具體改革作為,2026、2028都將面臨更嚴峻的考驗。

戰場還在 但打法要改了

726罷免,是一場公民與體制試圖聯手對抗政治現實的行動,雖然以失敗收場,但也帶來反思的契機:民間動員不是理所當然,政黨責任不能推諉。

下一場戰役,或許不會是罷免,而是制度改革、資訊戰對抗、青世代參政動能的培養。而這些,都不是一夕之間完成的任務。

公民團體可以選擇撤退沉澱,政黨也必須重新做人,真正的合作,不該只是選舉的權宜之計,而是共同改變這個國家的長期約定。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