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當醫療照護與環境保護不再是兩條平行線,高雄旗山醫院正在交出一份兼顧「健康」與「地球」的永續答卷。該院近日通過國際ISO 14064-1溫室氣體盤查認證,並完成永續報告書的第三方查證,宣示其在「綠色醫療」與「健康平權」的雙軌政策上穩步前行。
這不僅是醫院的減碳里程碑,更是一場向醫療體系丟出的永續挑戰:在資源有限的偏鄉,如何把碳足跡降到最低,同時將醫療溫度帶到最高?
醫療業的「碳」焦時代:旗山醫院用數據落實環保
作為高耗能單位,醫院往往在追求病患健康的同時,也默默排放大量碳足跡。旗山醫院早已意識到這場結構性矛盾,自2025年起啟動全面性碳盤查,盤點醫療用電、設備運作、交通運輸等碳來源,並導入國際ISO 50001能源管理與ISO 14064-1溫室氣體標準。
這並非口號,而是一套逐步落實的「碳管理策略」,包括改用節能燈具、冷氣空調效能提升、採用綠建材與推行綠色採購。這些改變不僅減少醫療行為對環境的衝擊,也為醫療系統邁向「淨零碳排」鋪路。
偏鄉醫療:從制度到行動的健康平權實踐
然而,旗山醫院的永續行動並不只停留在環保層面。值得注意的是,他們首次發佈永續報告書中,「偏鄉醫療推動」成為亮眼篇章,具體展現出醫療與社會責任如何融合為一。
長期以來,旗山醫院在高雄與屏東交界地區推動跨科別醫療巡迴、遠距診療、定期義診,讓原本被交通與資源阻斷的偏鄉民眾,也能獲得即時且多元的健康服務。
正如陳明智院長所說:「永續不只是減碳,更是讓醫療資源照顧到每一位需要的人。」
這句話提醒我們:醫療的永續,不只是設備升級或制度建置,而是要回歸到「人」的本質——讓每個人無論身在何處,都能獲得平等對待與照護的權利。
醫院能否帶頭改變台灣的永續進程?
從企業到醫療,)成為未來幾年的核心趨勢。但實際上,醫療院所進行碳管理的比例仍偏低,許多醫院尚未建立碳盤查制度,更遑論製作具國際標準的永續報告書。
旗山醫院的舉措不僅具象徵意義,更具有示範效應:證明即使是在資源相對有限的地區醫院,也能實踐高度專業與社會責任兼顧的永續策略。
永續醫療的下一步,是科技整合與社區共建
旗山醫院正以「從自己做起」的姿態,從院內節能到院外服務,在減碳與健康平權之間找出平衡點。未來若能結合更多智慧醫療科技,如智慧電表、能源雲端管理、偏鄉遠距AI診斷系統,將可望成為台灣醫療永續化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