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政局解析】普發1萬箭在弦上 政院不覆議釋出政治妥協訊號 823罷免在即政策攻防轉向

【政局解析】普發1萬箭在弦上 政院不覆議釋出政治妥協訊號 823罷免在即政策攻防轉向

圖 /卓榮泰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726首波罷免落敗後,普發現金1萬元已無法回避地被視為選民反應的重大變數。儘管行政院原擬在特別條例中強化國家基礎體質,包括撥補虧損嚴重的台電資金,但國民黨團卻主打現金政策,不僅刪除台電1千億元補貼,更要求全民普發1萬元並限期執行。政院最終在期限前拍板「不提覆議」,等同默許現金政策落地,為政治攻防按下暫停鍵,也透露出賴政府在823罷免前夕對政治風險的精算。

政治妥協與財政焦慮之間:卓榮泰的困局

依立法院通過版本,《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總規模達4100億元,但政院版本中原本最具系統性意涵的「台電撥補1千億元」卻遭刪除,取而代之的是普發現金。消息人士指出,行政院長卓榮泰對此舉債發現金「心中有掙扎」,但若選擇提出覆議,勢必再度喚起輿論聚焦,甚至衍生為藍綠對立焦點,不利823罷免與核三重啟公投的整體節奏。

也因此,行政院選擇在十日覆議期限前釋出善意,放棄進一步衝撞立法院結果,表面看來是政治妥協,實則更像是戰術收手。至於是否聲請釋憲,或如何具體編列執行預算,目前政院仍未鬆口,但可確定的是,現金政策勢必將成為下半年財政與施政重點,也讓賴清德政府不得不面對「全民買單」與「台電虧損」的兩難抉擇。

823前夕:從對抗轉向收編,綠營避開現金政治風險

這場政策翻轉背後,也反映出民進黨面對726大選失利後的思維轉變。當普發1萬元成為藍營吸引選票的高人氣提案時,原本堅持財政原則的政院反而成了可能被貼上「不發錢」標籤的弱勢一方。

對民進黨而言,726的失利已證明單靠道德論述與制度辯護難以喚起選民熱情。在823罷免案與核三公投兩面夾擊下,避免再度因「反對發錢」而陷入被動,已成策略首要。此刻提出覆議或強推政策正義,反而容易自陷輿論泥淖。

能源政策不轉彎,但宣講策略保守轉向

針對8月即將登場的核三重啟公投,政院已明確表態不規劃全台巡迴宣講,而是改由中選會舉辦的說明會與辯論場域作為主要論述平台。反方將由能源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與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代表出席,主軸維持「非核家園」與「穩定能源轉型」主軸,未見大規模動員,顯示政院希望避免政治熱度過早外溢,讓823提前陷入高張對抗。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