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新竹市不再只是科技的代名詞,正逐步轉型為全台最具前瞻永續實力的城市。市府近期推出的《IN新竹》第26期,以「與世界連結,永續竹塹」為題,揭示這座城市如何在科技競逐與氣候危機之間,尋求新的平衡點。從2023年率先全國啟動「ESG媒合平台」,新竹正試圖以制度創新來擘劃城市治理的新典範。
代理市長邱臣遠指出,永續發展已不是可選項,而是現代治理的必經挑戰。他強調,透過市府搭建的ESG平台,新竹試圖破除產官學界彼此孤島的窘境,讓企業找到落實永續的管道,也讓社區與學校能實踐理想,逐步把環保、公益、減碳變成生活日常。

值得注意的是,這項平台並非口號堆砌,而是透過實質合作成果見真章。半導體巨擘台積電推動的「植樹薪傳計畫」,不只綠化都市,也讓企業內部文化轉向生態共融;世界先進認養金山里櫻花公園進行螢火蟲復育,甚至結合碳匯研究,讓自然成為企業ESG報告的真實場景。
此外,從海岸到城市、公園到濕地,多家企業展開行動,凱特宜特發起淨灘,友達光電守護水環境,元太科技運用太陽能與電子紙結合教育場域,金益鼎則走向資源循環的「城市採礦」角色。這些企業不約而同走出實驗室與工廠,轉向社會與自然的交匯點,形塑出一個全新的企業與城市關係。

市府產發處指出,這些努力不是短期行銷操作,而是透過ESG平台長期耕耘的成果。期盼讓「永續」不再只是空談,而是真正進入民眾生活的每一個面向。未來也將透過期刊、展覽與公部門空間等管道,持續推動永續理念的社會滲透,讓更多市民成為新竹綠色蛻變的見證者與參與者。
新竹,正從科技高地轉型為永續前哨。這場結合科技、制度與社會力量的實驗,未來能否在台灣其他城市複製,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