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全球淨零碳排與能源轉型浪潮下,臺灣綠能產業快速崛起,帶動港口作為能源轉運、施工與維運的重要節點,其治理模式與廉能機制也成為焦點。今(4)日,臺灣港務公司與交通部航港局於台北舉辦「海港齊航,綠廉永續-2025年綠能企業誠信研討會」,攜手海巡署、法務部廉政署及產官學界代表,共同聚焦綠能產業發展中的誠信治理與安全實踐。
本次研討會共吸引約百名業界及學界人士與會,不僅是國內少數聚焦「綠能×廉政」交集的高層論壇,也被視為政府推動「綠能產業清廉生態系」的重要行動。
「誠信 是台灣風電扛過颱風的關鍵結構」
交通部常務次長林國顯於開幕致詞時強調,誠信治理不僅是制度要求,更是產業安全與品質的基本保障。他指出,今年颱風「丹娜絲」來襲期間,台灣海峽的421座離岸風機仍高效運轉、部分發電量達九成以上,這背後除了工程設計與設備耐颱,更仰賴整個產業鏈的誠信與風險控管。
「唯有把關每一項作業流程,從採購、施工、維運到監督,每個環節都經得起檢驗,台灣的能源轉型之路才不會被風雨打垮。」林國顯指出,這次研討會正是協助各界理解政府誠信治理態度、落實產官協力的實際行動。

清廉治理是競爭力,非成本負擔
根據法務部廉政署主任秘書孫治遠表示,台灣在2024年「全球清廉印象指數」中排名全球第25,創下歷年最佳成績,這顯示公私部門已逐漸建立透明、責信、廉潔的營運文化。孫指出,尤其在綠能產業這樣資金密集、程序繁複的新興產業中,資訊公開與行政透明成為永續推動的關鍵條件。
「清廉並非負擔,而是確保長期信任與國際投資吸引力的必要成本,」孫治遠強調,尤其外資高度關注台灣綠能治理環境,越是能展現廉潔制度與監督機制,越有機會吸引長期資本投入。
臺灣港務以「綠能港群」為願景 廉潔治理雙獲國家級肯定
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表示,港務公司正以離岸風電與智慧港口建設為發展雙引擎,積極推動港區軟硬體升級與轉投資事業整合,期許台灣港口成為亞洲綠色港群示範。
在治理面,港務公司已建立採購廉政平臺與內部稽核制度,持續深化廉能文化,並以成果說話。去年,港務公司勇奪行政院第2屆「透明晶質獎」特優獎,是國營事業中首家獲得此殊榮者;在ESG推動方面,也連續獲得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與《哈佛商業評論》「數位轉型鼎革獎」肯定,顯示其在誠信經營與數位永續推動上的領先地位。

多元議題並進:從治理談到職安與公益揭弊
研討會議程設計也展現議題廣度與深度,除了主題演講由台船環海風電工程公司董事長曾國正分享「公司治理的實踐與挑戰」,也包括勞動部職安署副署長李文進針對「風場安全與通報制度」進行說明,並由廉政署肅貪組副組長李昆霖講解《公益揭弊者保護法》,鼓勵更多內部誠信吹哨機制的建立。
最受矚目的則是跨界座談「誠信治理,安全啟航」,邀集透明組織、台灣職安署、風電工程業者與船務代理公會,探討如何從制度面升級航運與能源工程現場的管理效率與風險防範。
綠能產業的下一站 是「廉政科技」
此次會議背後反映的是一個關鍵趨勢:綠能發展不只談技術與環保,而是制度與治理的總體挑戰。未來的競爭力,來自誰能在複雜的工程流程中,同時做到安全、效率與誠信的三者平衡。
此外,數位監管、區塊鏈採購追蹤、AI風險預警等「廉政科技」也可望成為政府與企業下一步強化誠信治理的合作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