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法庭直擊】京華城案審理現場爆激烈情緒 柯文哲庭上激動斥檢方「編故事」 北檢罕見發聲嚴正譴責

【法庭直擊】京華城案審理現場爆激烈情緒 柯文哲庭上激動斥檢方「編故事」 北檢罕見發聲嚴正譴責

圖 /柯文哲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京華城案(7日)於台北地方法院再度開庭審理,焦點人物、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休庭期間情緒失控,當庭向檢察官高聲指控「編故事害人」,甚至動作激烈地摔資料、推倒水瓶,掀起法庭一陣騷動。台北地檢署稍晚隨即發布罕見譴責聲明,強調法庭秩序應受維護,檢察官依法執行職責的尊嚴與安全不容踐踏。

柯文哲開庭爆怒 痛批檢察官「亂編故事」

今日庭審提訊目前遭收押的柯文哲,同時也傳喚前市府副秘書長李得全、前副市長黃珊珊作證,由檢辯雙方進行交互詰問。不過,在庭休期間,一場意料之外的突發狀況,成為本案焦點。

柯文哲情緒激動,當著在場檢察官的面,怒言指控:「你們每天這樣亂編故事,不羞恥嗎?」「你們都在想怎麼編故事害人。」言語激烈,場面緊張。隨後他更將手中資料重重摔向檢方,並不慎撞倒桌上水瓶,引發訴訟現場短暫騷動。

北檢火速發聲 譴責非理性行為破壞法庭尊嚴

面對柯文哲的激烈言行,台北地檢署下午旋即發出書面聲明,措辭嚴厲。聲明中指出,檢察官依《法官法》第86條之規定,依法代表國家執行追訴職務,其人身安全與職務尊嚴應受到保護。

檢方並強調,參與訴訟的當事人,應就事論事,透過正當程序對起訴內容提出論辯,而非情緒性發言或人身攻擊。北檢罕見地以「嚴正譴責」作結,表達對此類法庭行為的強烈不滿與關切。

政治人物站上被告席:情緒與程序的兩難平衡

從一位醫師、市長到總統候選人,再到今日的被告身分,柯文哲的角色轉換迅速而激烈。他在庭上爆發情緒,無疑反映出其對案件指控的強烈不滿與心理壓力,也突顯出高知名度被告在面對司法程序時,所承受的多重社會壓力與期待。

但另一方面,司法程序之所以存在,正是為了讓各方於法庭內以理據辯、證據攻防。柯文哲此舉,無論是否出於情緒爆發,對於整體訴訟程序的尊重與理性討論,無疑是一大考驗。

柯文哲案恐成政治與司法交鋒的縮影

柯文哲的激烈發言與檢方的即時回應,讓京華城案不僅是一場貪瀆案的審理,更有機會演變為政治力與司法權之間的交鋒縮影。在即將到來的選戰熱季,政治人物的法律攻防是否會繼續外溢到社會輿論場域,值得持續關注。

事實上,社會大眾對「貪污」與「政治追殺」之間的界線仍存高度敏感。在證據尚未定讞前,社會輿論與媒體解讀往往已提前定罪,這對司法審判本身也形成不小壓力。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