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少子化與高齡化加速的台灣,家庭結構正悄然轉變,許多人將情感重心轉向毛小孩,貓狗早已不只是寵物,而是家庭成員。農業部統計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台登記的貓狗數量已突破279萬隻,其中貓的數量成長尤為迅猛,短短兩年增幅逾五成,推動相關產業快速擴張,也催生出被稱為「毛孩經濟」的新經濟現象。
在這股浪潮下,「寵物保險」成為金融與保險業的新戰場。富邦產險近日宣布與好市多合作推出「一站式購足」寵物險,鎖定不同飼主需求設計三種方案,最低日保費僅15元起,醫療保障最高可達16.9萬元,涵蓋門診、手術、住院到第三方責任賠償。更值得注意的是,富邦將投保流程全面數位化,飼主只需輸入身分證字號與生日,即可自動串接農業部的寵物登記資料,省去體檢與繁瑣手續。
理賠端也同步升級,若於合作動物醫院就診,院方可直接上傳診療資料至保險系統,免寄紙本收據,大幅縮短等待時間。保單內容甚至延伸至協尋支援、喪葬補助與寄宿補助,將保障延伸到飼主與毛孩的全生命週期需求。
不只富邦,國泰產險推出針對收養流浪犬貓的飼主提供3,000元補助方案,強調不限動物醫院與簡化理賠。明台產險則與台北市動保處合作,為收容所領養犬貓提供一年的免費寵物險,降低民眾領養門檻。
政策端也積極介入。2025年起,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與台中市陸續啟動「寵物保險補助計畫」,補助對象須完成登記、狂犬病疫苗與絕育手術。例如台中市針對20公斤以上的大型犬與高齡犬貓,每隻最高補助3,000元保費,政策將持續至114年11月。
然而,市場並非一路暢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數據顯示,2022年寵物險投保件數曾創下近9.4萬件的高峰,但因隔年理賠金額暴增至2.63億元、損失率突破108%,業者承保意願驟降,2024年件數銳減至2.88萬件。今年首季雖出現回升跡象,但仍遠低於高峰水準。
台灣寵物保險市場正處於「需求爆發」與「風險壓力」並存的十字路口。理賠率居高不下,反映核保與風險預測機制尚未成熟;但另一方面,人口結構變化與政策推動,意味著長期需求只會增加。國際市場預估,至2030年全球寵物險規模將翻倍至259.7億美元,亞太是增長最快的區域,台灣年增率高達18.1%,但滲透率僅2-3%,成長空間極大。
接下來,若保險業者能結合AI風險管理、動物醫療數據共享,並與電商、飼料、獸醫體系深度整合,不僅能降低理賠風險,也能打造更具黏性的服務生態圈。寵物保險的價值,將不只是商品銷售,而是成為連結飼主、毛孩與整個寵物產業鏈的核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