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富邦媒體科技(8454,momo)宣布正式推出「綠活點數機制」,希望把永續理念融入日常消費,讓「買東西」的同時,也能「做好事」。消費者只要在momo購物時選擇綠色配送、使用循環袋,或購買標示「綠活標籤」的商品,即可累積綠活點數,兌換生活好物或投入公益與生態行動。
三大應用方案:商品、公益、造林
momo指出,首波設計涵蓋三大方向:
-
永續商品:點數可用於加價換購環境友善用品或無毒家居產品,鼓勵消費者以行動支持綠色商品。
-
公益捐助:momo攜手中華基督教救助協會,將綠活點數導入「1919陪讀計畫」,消費者能用點數幫助弱勢家庭的孩童,讓「做公益」不再遙不可及。
-
生態林復育:點數還能轉換成造林行動,momo規劃在台中后里森林區依日本學者提出的多樣性混植方式,打造「生態樹島」,協助生物多樣性復育。
消費與責任並行
在這套機制中,消費者參與感是關鍵。momo同步推出「減碳儀表板」,將選擇綠色配送、環保包裝等減碳效果量化,讓每個人都能直觀感受自己為環境帶來的改變。這種設計不僅增加參與黏性,也提升了「永續驅動力」。
過去,許多企業的ESG計畫常被批評「口號大於行動」。momo此次以「點數」做為誘因,降低消費者投入永續的門檻,同時將抽象的環保概念轉化為具體的參與方式。特別是在「點數可轉換為公益與造林」的設計上,讓消費者不僅能「看見成果」,還能「感受到自己在參與改變」,這正是永續行為能長久推動的關鍵。
然而,未來挑戰在於如何避免「綠色漂綠」質疑:點數效益是否有持續監測?造林成果能否公開透明?這些都是momo需要持續證明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