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財經新竹市推「次世代科技創業提案工作坊」 AI、物聯網新創打造創業藍圖

新竹市推「次世代科技創業提案工作坊」 AI、物聯網新創打造創業藍圖

圖 /中華雲新聞網 攝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新竹市政府與工研院、新創動能辦公室昨日共同舉辦「跨域啟航:次世代科技創業提案工作坊」,吸引多組 AI、資通訊、物聯網與太空科技新創團隊參與。活動不只是教學,更像是一場「新創投資場景的模擬戰」,透過計畫書架構解析、商業模式設計與小組 PK,幫助團隊將技術能量轉化為具體的商業藍圖。

中華大學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張耀文在課程中直言:「台灣許多新創團隊具備紮實技術,卻往往在簡報的三分鐘內失去投資人注意力。」他提醒創業者,創業計畫書不單是寫給政府或學術機構的報告,而是一份「說服投資人出手的故事」。

新竹優勢與台灣挑戰

新竹本身具備半導體、ICT 與學研資源聚落的優勢,孕育出無數技術型新創。然而,與矽谷或以色列的創業生態相比,台灣新創普遍面臨兩大挑戰:

  1. 國際化不足:許多團隊過於專注技術研發,缺乏國際市場視野,產品價值無法有效轉換為全球商機。

  2. 募資斷層:初期資金相對容易取得,但當新創需要跨越「成長型資金缺口」時,往往難以找到願意長期陪伴的創投。

這次工作坊試圖解決其中的第一環,透過「商業模式畫布」、「價值主張圖」等工具,引導團隊換位思考:投資人到底在意什麼?市場機會如何量化?技術如何真正變現?

從點子到品牌:新創必修的生存課

參與的交大團隊代表就坦言,他們在 AI 演算法上已取得突破,但始終無法有效說服投資人。「透過這次實戰演練,我們才意識到必須把技術翻譯成投資人聽得懂的語言。」

事實上,國際上成功的新創案例,如以色列的網路安全公司 Check Point、或矽谷的 SpaceX,無一不是在早期就能清楚對接投資人的需求與市場的痛點,才有機會跨過資金與規模化的門檻。

新竹的新創生態能否「跨域啟航」?

新竹要成為台灣新創的核心,不僅要有「技術基礎」,更需要建立完整的「創業生態系」:

  • 政府政策持續提供資源與導師平台

  • 學研單位將研究成果導入市場化思維

  • 投資人則必須更勇於承擔中長期風險

唯有形成這三股力量的交集,新竹的新創團隊才能不只是「好點子」,而是真正能在全球舞台立足的「好品牌」。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