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政治大罷免全數失利 柯建銘強調「罷免是大成功」民進黨團內部現退場聲浪

大罷免全數失利 柯建銘強調「罷免是大成功」民進黨團內部現退場聲浪

圖 /柯建銘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大罷免第二波投票23日落幕,針對國民黨立委的31案全數失敗。儘管如此,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今(24)日回應,並未將其視為挫敗,反而稱「大罷免是大成功」,因為130萬份連署本身就是鮮明的政治訊號,顯示台灣社會的「抗中保台」共識依舊穩固。

然而,隨著投票結果出爐,民進黨團內部也掀起檢討聲浪。多位黨團幹部,包括幹事長吳思瑤、書記長陳培瑜、副書記長林月琴與郭昱晴、副幹事長林楚茵,紛紛在社群平台宣布辭去黨團職務,期待新血進入團隊。目前,黨團七長中僅剩柯建銘與副幹事長王義川尚未表態。

柯建銘受訪時表示,雖然罷免最終未能翻轉任何席位,但連署過程所展現的能量,代表基層民意並未潰散,而是逐步凝聚。他強調,在「朝小野大」的現實下,民進黨更應展現戰鬥姿態,團結一致對外,而非自我懷疑。

對於吳思瑤與陳培瑜的去留,柯建銘給予高度評價,稱兩人在黨團運作中不可或缺,並表態將盡力慰留。至於外界要求他辭職的聲音,他則回應,總召任期僅一年,現階段不應流於「自我設限」,而是要把罷免的能量轉化為未來的政治動力。

這場罷免結果反映出台灣選舉政治的矛盾:在制度上,罷免門檻極高,讓「動員式政治」難以在短期內撼動版圖;但在政治效應上,130萬份連署確實象徵社會某種集體情緒的凝聚。

民進黨選擇將罷免運動詮釋為「抗中保台」的全民動員,而非單純的選區攻防,這或許有助於團結支持者、消弭內部焦慮。但另一方面,連續失敗也暴露出民進黨在國會弱勢下的戰略困境:如何在「守不住席次、卻要持續戰鬥」的矛盾中尋找平衡,將是未來幾個月的考驗。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