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在七二六、八二三兩波罷免案全數失利後,綠營陷入執政逆風。賴清德總統昨(24)日與前總統蔡英文在官邸會面,蔡喊「團結」、賴呼籲「合作」,此舉被視為蔡英文本人親自「救駕」,意在穩定黨內軍心,同時也為賴清德重整執政團隊、修正路線奠定政治氛圍。
歷經連續兩波罷免戰挫敗,對民進黨政府的信任與支持造成衝擊,黨內檢討聲浪不斷。就在外界質疑聲最為高漲之際,總統賴清德昨邀前總統蔡英文到官邸會面,雙方幾乎同步透過社群平台對外發聲。蔡以「團結」定調,賴則喊「合作」,傳遞出一股安定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是蔡英文在大罷免後的第二次「出手」。七月二十六日罷免失利後,她便在臉書聲援,呼籲外界支持賴清德。此次再度現身,被解讀為「蔡不會在民進黨低潮時袖手旁觀」,同時也有助於化解過去一年黨內流傳的「賴不如蔡」雜音。
除了政治象徵意義,賴清德近期在黨務與內閣人事的調整,更顯示他正嘗試借重蔡英文時期的重要幕僚。內政部前部長徐國勇出任黨秘書長、張惇涵將轉任行政院秘書長,都被外界視為「親英系」回流,賴此舉既是修正執政步伐,也是向黨內不同派系釋出善意。
不過,政治觀察人士指出,當前民意最期待的並非派系平衡或口號,而是經濟與治理上的穩定。罷免雖未能翻盤,但卻反映出民眾對執政黨缺乏信任感的警訊。如何兼顧「抗中保台」與「非核家園」兩大核心論述,並化解社會對能源與安全的矛盾,將是賴政府接下來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分析,核三重啟公投的同意票領先,突顯台灣社會對能源政策的矛盾心態。賴清德若只強調「延續性」將不足以回應現實需求,未來政策必須展現更大的彈性。
此外,政院最快今日將釋出人事改組細節。行政院長卓榮泰本週將在立法院進行兩場專案報告,外界預料,完整的人事布局說明恐延至周三。
綠營人士私下坦言,蔡賴會面除了展現團結,實際上也在討論如何調整「執政敘事」。尤其「疑美論」在社會發酵,如何修補對美關係與台灣內部信心,將成為下一階段檢驗指標。
對於在野力量而言,連番罷免受挫更可能引發「沉默螺旋」,支持罷免的潛在選民因挫敗而選擇沉默,未來再推罷免的能量將更為分散,這或許才是罷免戰帶來的最大政治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