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台灣雞蛋供需失衡的問題,從 2022 年延燒到 2023 年,政府啟動專案補助進口雞蛋,卻意外掀出「超思公司」爭議。這間在 2022 年 9 月才正式登記成立的公司,卻能在更早之前與中央畜產會簽署履約確認書,讓外界質疑政府是否「量身打造」政策,圖利特定業者。
台北地檢署調查後,認定超思公司名義負責人秦語喬與其女兒吳諭非涉嫌高報蛋價,詐取畜產會款項,金額超過 6900 萬元。檢方以加重詐欺等罪將兩人提起公訴,其中吳諭非涉案金額約 6085 萬元,檢方求刑 2 年。畜產會專員吳俊達也一併遭起訴。
涉案層級不僅限於業者。農業部前後任部長陳吉仲、陳駿季,畜產會董事長林聰賢及相關主管均被監察院點名,外界質疑「官商關係」過於緊密,檢調與監院報告更揭露,雞蛋進口模式長期由吳諭非一人「一條龍」操作,身兼日方代理商、國內公司代表與進口商,顯示制度監督存在明顯漏洞。
根據監察院調查,2021 年春節禽流感導致雞蛋供應吃緊,農業部自 2022 年起多次補助畜產會辦理緊急調度。然而,到了 2023 年初,因低溫與氣候異常,國內蛋雞產能大幅下降,再度爆發缺蛋危機。在此背景下,畜產會轉向「現貨購買」模式,從超思公司引進 2500 萬顆日本雞蛋,卻因程序不透明與利益結構,引爆政治與社會高度關注。
超思案揭示的不僅是單一業者的不法獲利,更凸顯政府在緊急採購制度上的缺陷。當「效率」凌駕於「監督」之上,容易造成灰色地帶,給予特定業者可乘之機。長期而言,若政府未能建立透明的公開採購機制,民眾對政策的信任將再度流失。蛋荒或許能解決一時的供應問題,但治理體系的漏洞,卻可能讓台灣付出更沉重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