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多名赴中國發展的台灣藝人近期因在微博帳號轉發央視「中國台灣必歸」貼文,引發社會輿論。陸委會提供名單後,文化部展開調查並訪談二十三名相關藝人,昨日公布調查結果,指出多數藝人表示貼文由中國經紀公司代為操作,或未意識到涉及法律風險。文化部長李遠更以公開信呼籲,藝人無論身在何處,「請記得,我們台灣。」
此次名單中包括歐陽娜娜、侯佩岑、趙又廷、陳喬恩、陳妍希、汪東城等知名藝人。文化部強調,這次行動不是懲處,而是提醒與關懷,避免台灣藝人成為統戰工具。
李遠在公開信中坦言,多數藝人回覆信件時流露出在中國發展的壓力,部分甚至明確指出,相關表態並非本人意願,而是受到經紀公司或合約條款的約束。他提醒,赴中發展雖能開拓市場,但中國經紀公司往往高度政治化,可能掌控藝人的社群發言,甚至干涉創作、造型與言論。
李遠直言:「替你表態對中國的認同,否定台灣主權,只是第一步。」他強調,文化不該淪為政權宣傳的工具,也不能被箝制,希望台灣藝人赴中發展前做好心理準備,「更歡迎你們回家,和我們一起奮鬥。」
文化部進一步指出,調查中可見中國嚴格的言論管制環境,有藝人承認,自己的社群帳號雖掛名個人,但實際歸屬經紀公司行銷管理,言論完全不由本人掌握。對此,文化部表示將持續透過補助、投資、培訓與獎勵措施,為台灣文化產業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避免藝人因市場壓力被迫在政治議題上表態。
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則補充,此次調查屬於告誡性質,並非為了處罰,而是提供藝人「拒絕配合」的理由。他強調,若未來再度發生相同情況,將不得不依法處理。
這起事件凸顯了台灣藝人在中國娛樂市場的兩難處境。一方面,龐大的市場吸引眾多藝人赴中尋求機會;另一方面,高度政治化的經營模式卻讓藝人面臨身分與立場的壓力。對台灣而言,如何在不犧牲藝人自由與安全的前提下,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文化產業環境,成為當務之急。
此事件也再次提醒外界,「兩岸文化交流」並非單純的藝術互動,而是時刻被政治影響的敏感領域。台灣若要留住文化人才,除補助與獎勵之外,更需打造足以與中國抗衡的舞台,讓藝人不必在國家認同與職業發展之間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