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不少駕駛習慣上路時才會注意前座安全帶,但隨著科技執法日益進步,如今就連後座乘客是否繫上安全帶,都可能被拍得一清二楚。近期有媒體報導指出,國道1號湖口路段導入 AI 智能監控系統,短短十個月內就開出逾5,000張違規罰單,許多案例正是因「後座未繫安全帶」遭舉發。
消息一出,引發網友熱烈討論,不少人直呼「罰得好!」,認為強制開罰才能提升用路人安全意識;也有人酸道,「十個月五千件,代表台灣人還是存僥倖心態,非得被抓才會改」。
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1條規定,小客車後座乘客與駕駛、前座乘客一樣,皆須繫妥安全帶。若違規,在一般道路可處1,500元罰鍰,高速公路與快速道路則加重為3,000至6,000元。
專家提醒,許多人誤以為後座相對安全,但實際上,一旦發生事故,未繫安全帶的乘客不僅自身受傷風險高,還可能因強大撞擊力道「撞飛」至前座,造成全車人員二次傷害。這也是為何交通主管機關不斷強調「全車都要繫安全帶」的重要性。
從政策角度來看,AI 科技執法的推廣確實大幅提高了違規偵測率,讓過去常被忽略的後座安全帶問題浮上檯面。但也有人質疑,政府若僅靠罰則而缺乏教育宣導,恐怕只能治標難以治本。如何在強制執法與安全觀念普及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交通安全推動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