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蘋果新機 iPhone 17 系列本周即將亮相,但法人憂心,這代新機可能是蘋果歷來最難推銷的一代。除了美中關稅戰陰影加重供應鏈風險外,AI 整合能否打動消費者,也將決定蘋果獲利表現。市場預估下半年出貨量約 7850 萬支,略低於外界期待。
富邦投顧分析指出,蘋果正站在營運戰略的十字路口。首先是 關稅衝擊:雖然蘋果已分散產能至印度、越南,但中國依然是最關鍵的供應鏈基地,美中角力若持續升溫,毛利率恐首當其衝。其次則是 AI認同度:蘋果宣布與 OpenAI 合作,將 ChatGPT 導入 Siri,讓使用者能直接透過 iOS 介面調用 AI 模型。但對消費者來說,這項功能究竟是「創新突破」還是「噱頭」,仍有待市場檢驗。
今年的新系列機種變化不少。iPhone 17 Air 將取代過去的 Plus 機型,強調超薄設計與專業級功能,被歸類為高階定位,售價可能進一步上調。然而,電池續航力與鏡頭規格限制,使得這款新機並不適合所有用戶。有分析認為,Air 的設計其實是在為未來的摺疊 iPhone 鋪路。
相較之下,對於偏好大螢幕與續航力的消費者,iPhone 17 Pro Max 仍是首選。只是價格上升的可能性,也為銷售增添挑戰。TrendForce 最新預測指出,iPhone 17 系列全年出貨量有望比前代成長 3.5%,但全球經濟疲弱與高階機種漲價,將使買氣承壓。
蘋果正透過產品線差異化加強市場區隔。基本款 iPhone 17 將維持去年價格,而 Air、Pro 與 Pro Max 則因功能升級預期漲價 50 至 100 美元,其中 Air 更被視為對標三星 S25 Edge 的重要機種。蘋果藉此策略,不僅測試消費者對創新的接受度,更是在全球經濟疲軟與關稅風險下,檢驗其品牌韌性。
蘋果的挑戰在於,AI 與設計創新能否轉化為消費者「實際購買意願」。若功能落差與定價無法被市場認可,即使產品差異化再明確,也難以抵銷經濟逆風與地緣政治風險。iPhone 17 系列能否為蘋果帶來新一波成長,將是觀察果粉忠誠度與市場耐受度的重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