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京華城案持續延燒,原先獲准具保停押的民眾黨前主席、前台北市長柯文哲,以及國民黨籍台北市議員應曉薇,情勢再度翻轉。台灣高等法院今(12)日裁定撤銷台北地院先前的交保決定,理由是「尚有多名證人未完成交互詰問」,並認為原審認定兩人已無滅證、串證可能性「理由矛盾、欠缺完備」,全案發回北院重新裁定。北院合議庭將於下週一(15日)上午重開羈押庭,柯、應二人須提前報到應訊。
高院指出,檢方起訴被告雖僅11人,但案情牽涉範圍廣,證人數量龐大且部分兼具共同被告身分,至今仍未完成交互詰問。在此情況下,原審卻認為柯文哲與應曉薇的滅證、串證風險已顯著降低,前後立場不一,裁定理由不夠嚴謹。
北院先前裁定柯文哲以7000萬元、應曉薇以3000萬元交保,並附加電子腳鐐監控、限制住居及出境等條件,且要求兩人不得與同案被告或證人接觸。然而,北檢在抗告書中強調,柯文哲在交保後短短數日內,即被發現與證人身分的民眾黨立院黨團主任陳智菡、台北市議員陳宥丞接觸,疑似違反交保規定,進一步強化檢方主張「仍有羈押必要」。
此案不僅是單純的司法程序問題,更牽動政治效應。柯文哲身為民眾黨創辦人,涉入京華城案後聲望已受衝擊,如今交保遭撤銷,無疑再度重創其形象。對於民眾黨而言,黨內核心人物接連捲入司法爭議,恐影響未來選戰的民意基礎。另一方面,高院明確指出「證人尚未完成詰問」與「接觸疑慮」兩大理由,顯示司法機關在審理過程中採取高度謹慎態度,也凸顯本案的複雜與敏感。
接下來的重點,將落在下週的北院羈押庭。若北院重新裁定羈押,將直接影響柯文哲的訴訟應對與政治活動;若再度准予交保,則勢必引來輿論與檢方的更嚴格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