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台灣電子支付市場出現重大變化。金管會最新數據顯示,全支付在今年7月的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突破58.12億元,正式超車陷入信心危機的街口支付(53.15億元),寫下「霸主換人」的重要里程碑。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7月底,全台共有9家專營電支機構與20家兼營業者,其中包含中華郵政與多家銀行。7月整體代理收付實質交易款項達207.3億元,較上月增加3億元;小額匯兌與支付餘額則呈現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7月「三強鼎立」格局已現:
-
全支付:58.12億元,月增4.98%,奪冠。
-
街口支付:53.15億元,月減9.97%,跌至第二。
-
一卡通:41.39億元,月增8.21%,穩居第三。
街口支付此次下滑,與母公司泰山股權糾紛引發的信心危機密切相關。今年7月,部分通路一度宣布停用街口支付,雖後續逐漸恢復,但數據顯示其衝擊仍不小。從監管單位數據來看,街口支付未來是否能在8月回穩,將成為觀察重點。
在人數方面,一卡通仍以 701.67萬用戶穩居第一;街口支付則有 697.66萬人,位居第二;全支付則以 641.34萬人持續追趕,單月新增近20萬人,顯示成長動能強勁。
分析來看,全支付此次登頂,凸顯兩大趨勢:
-
消費者信任度的重要性:金融支付的核心是「信任」,一旦母公司或平台形象受損,影響不只在股價,更會直接反映在交易數據。
-
平台差異化策略 : 全支付憑藉全聯、全家等零售場景的綁定效應,逐漸吸引使用者轉移,形成「消費即支付」的閉環。
此外,金管會在7月中旬核准 LINE Pay Money 成立專營機構,市場版圖恐再迎來洗牌。LINE Pay擁有逾1310萬龐大用戶,一旦獨立運作,勢必對現有的「三強格局」造成衝擊。
可以預見,台灣電子支付市場正進入「多極競爭時代」,未來不只交易金額的競爭,更是平台服務、合作場景與用戶信任的全面角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