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花蓮光復鄉24日發生嚴重水患,馬太鞍溪因堰塞湖溢流,洪水傾瀉而下,瞬間沖毀馬太鞍溪橋,湍急水流直衝市區,導致14人罹難、118人失聯。當地民眾哀號聲不斷,有倖存者指控,災前未曾接獲撤離警示,痛斥「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佛祖街居民吳姓男子回憶,洪水淹入屋內時,他拼命拉著母親逃生,卻在轉瞬間水已漫至鼻尖。他聲嘶力竭大喊「媽媽抓緊我」,母親卻將他的手推開,沉沒於水中。他泣訴,「她可能是不想拖累我。」最終獨自生還的吳男,滿腔悲憤:「昨天沒人叫我們撤離,今天家破人亡。」
花蓮縣災害應變中心中午統計,14名罹難者分布在敦厚路、中學街、中正路、佛祖街及仁愛路,光復市區道路泥濘難行,目前僅3具遺體移往瑞穗生命園區,部分家屬透過DNA比對確認身分。由於洪水來得又急又猛,倖存者大多失去證件與財物,生活陷入困境。
此次災情揭示兩大問題:第一,堰塞湖潰決屬於可預警災害,卻未見有效撤離措施,凸顯防災體系的漏洞;第二,地方基礎建設明顯不足,堤防與排水系統難以承受暴雨與山洪的衝擊。對居民而言,這不僅是一場自然浩劫,更是管理與應變機制失能的反映。
在災後的悲痛中,倖存者不僅要面對失親的創痛,也將持續追問:為何沒有人在洪水來臨前發出警告?這場水患是否本可避免?答案恐怕將成為花蓮重建路上最尖銳的追責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