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高雄市議會農林委員會25日赴旗津實地勘查,包括「旗后漁港碼頭整建工程」及「大潮積水改善計畫」,同時走訪結合在地餐飲與文化創生的「新濱町海洋廚房」。議員們強調,相關工程必須如期如質完成,才能兼顧居民生活需求與觀光發展,為旗津打造更具韌性的濱海社區。
此次考察由農林委員會召集人陳幸富領隊,議員張勝富隨行,市府水利局長蔡長展、海洋局長石慶豐與農業局長姚志旺皆出席,針對漁港設施升級、排水防洪系統及地方創生案例進行全盤了解。
漁港轉型:從產業據點到觀光門戶
旗后漁港是高雄重要的漁業門戶,但多年使用下設施老舊。海洋局指出,整建計畫不僅強化船舶停靠安全與卸魚效率,還將新增觀光導覽與休憩空間,讓漁港從單純的作業場域,逐步轉型為兼顧產業與觀光的多功能基地。
治水工程:盼終結「逢雨必淹」困境
旗津長期深受大潮積水影響,水利局表示,市府正推動改善方案,透過提升抽水能力、優化排水系統及加強防潮堤結構,盼有效降低淹水風險,保障居民生命財產安全。這項計畫若能如期落實,將是旗津居民長年訴求的一大解方。
地方創生:海洋廚房展現永續新契機
考察最後一站,眾人參觀「新濱町海洋廚房」。該場域強調使用在地漁獲,結合永續飲食理念與海洋文化推廣,不僅帶動觀光,也為地方創生提供新模式。海洋局長石慶豐透露,未來考慮將此經驗擴散至其他漁村,讓更多社區受惠。
旗津長久以來被視為高雄的「漁業重鎮」與「觀光副舞台」,但卻因基礎設施不足,始終難以發揮最大潛能。此次市府與議會聯手推動的漁港升級與治水工程,若能確實執行,不僅能改善居民長年的困擾,更能藉由觀光導入,提升區域經濟能量。值得觀察的是,「新濱町海洋廚房」代表了一種地方創生的新思維,如何在漁業與觀光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旗津未來能否成為一個既宜居又具文化特色的濱海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