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 光達掃描揭山體崩塌深達403公尺 河床抬升50公尺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決 光達掃描揭山體崩塌深達403公尺 河床抬升50公尺

圖 /林業保育署航測及遙測分署-360 Face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在9月23日發生潰決事故,壩體崩塌後湧出的洪水與土石,至今仍讓地方陷入高度警戒。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監測網站持續亮起紅色警示,顯示威脅未解除。

最新數據揭示,造成這次災難的元兇,是來自上游山區的巨量山體崩塌。林保署航測及遙測分署出動配備光達掃描儀的航空平台,建構出高解析度的數值高程模型(DEM),比對內政部災前資料後發現,崩塌最大深度達403公尺,規模驚人;中下游河道亦被大量土石淤積,河床高度普遍比過去抬升40至50公尺。

光達揭露完整災後地貌

分署表示,這次透過光達技術,即時取得大範圍三維地形資訊,不僅清楚呈現上游崩塌的規模,也揭露下游河道受衝擊的程度。這項數據不僅對救災行動至關重要,更為後續河道整治與長期監測奠定基礎。

航測及遙測分署長黃群修指出,這套光達設備去年才完成改裝服役,本次災後即投入實戰,成果精度達一公尺。相關團隊甚至放棄休假,加速數據解算與平差工作,在短時間內就提供了災前與災後的對比資料。

災害治理需超前部署

此次堰塞湖潰決突顯台灣山區地質的脆弱性,極端降雨或地震往往成為引爆點,進而造成大規模土石流與潰堤危機。記者觀察,單靠災後監測仍嫌不足,台灣應加快布建「即時預警」與「災前地形基線」的數據系統,結合光達與衛星遙測技術,才能在災害發生前掌握潛勢風險,減少人員與財產損失。

馬太鞍溪事件只是台灣眾多山區河川的縮影。未來若不正視氣候變遷下的極端風險,堰塞湖災難恐將不斷重演。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