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大溪漁港船多港小難停靠!漁民喊苦「一到颱風季就怕」縣府爭取13億新舊港合併工程

大溪漁港船多港小難停靠!漁民喊苦「一到颱風季就怕」縣府爭取13億新舊港合併工程

圖 /Google Maps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宜蘭縣頭城鎮大溪漁港被譽為東北角的重要漁業據點,目前約有120艘漁船進出作業,但港區空間早已不敷使用。漁民指出,大溪港是全國漁船密度最高的港口之一,船隻擁擠導致進出困難,每逢颱風來襲更是風險倍增,「港內一塞,根本不敢出海」。

下午時分,滿載漁獲的漁船陸續返港,港內卻僅剩一條狹窄航道可供進出,漁船常因爭道擦撞。漁民代表簡英俊直言:「晚上抓魚回來都沒地方靠,颱風來只能開去別的漁港避風。」另一名代表陳建良也透露,不少大溪漁船被迫轉往梗枋或烏石漁港停靠,「港小船多,根本塞不下」。

面對港區長年壅塞問題,地方多次提議將大溪漁港「新、舊港區合併」,以擴充停泊容量。根據頭城區漁會的初步規劃,合併後堤防長度可增至440公尺,陸域面積也將擴大1.23公頃,預期可緩解漁船停泊壓力並強化避風安全。

頭城區漁會總幹事鄭閔澤指出,颱風季節是漁民最焦慮的時期,「港裡沒地方停,風一來我們的船就成了第一線受害者」。

宜蘭縣政府海洋所長吳帛芸則回應,縣府早於2022年完成可行性評估,並確認該工程免環評,總經費約13.1億元,目前正積極向漁業署爭取中央補助,「希望盡快核定經費,讓工程早日動工,確保漁民安全」。

大溪漁港問題凸顯台灣漁港長期存在的「老港新用」困境。隨著漁業規模成長與觀光融合,港區功能早已超出原始設計負荷。若僅依賴局部修繕,恐無法從根本解決安全與產業並行的矛盾。專家建議,中央與地方應同步考慮港口整體規劃與區域分流策略,打造兼具漁業、觀光與避風功能的現代化港口,才是永續之道。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