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新竹縣邁向永續未來再添關鍵一步。縣政府環境保護局正式推出全台首創的「新竹縣ESG媒合平台」,以「政府倡議 × 企業參與」為核心,結合政策推動與企業資源,開啟地方治理與企業社會責任(CSR)結合的新時代。這項創新機制不僅是地方版的永續策略實驗,更是讓企業有機會「落地」實踐ESG承諾的最佳舞台。
首波平台上架的30項合作議題,來自縣府11個局處,橫跨環境永續與社會共融兩大面向。舉例來說,環保局推動「村里氣候變遷調適及低碳設施改造」、工務處開放「回收水供企業取用」、交通旅遊處則邀請企業參與「綠色運輸公共自行車捐贈計畫」。另一方面,社會處、教育局與原民處也提出「實物給付方案」、「弱勢學童陽光早餐」、「原住民族展銷中心認購支持」等方案,讓企業能依據自身永續目標與核心業務選擇投入。
新竹縣長楊文科指出,縣府近年積極推動氣候行動與永續治理,ESG媒合平台正是串聯公私部門能量的重要橋樑。他強調,企業不論規模大小,都能在平台上找到合適的合作方案,讓企業的永續承諾不只是口號,而能轉化為推動地方發展的實際動力。
縣府將該平台整合於「新竹縣永續發展暨氣候變遷環保小學堂」官網,提供透明公開的合作資訊。平台依據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分類,明確說明各合作議題的需求與方式。企業只需點擊「合作意願」按鈕即可與縣府單位對接;若是有新提案,也能透過「ESG提案」功能主動提出,讓地方治理成為雙向共創的舞台。
從媒合平台的設計理念來看,這不只是行政上的數位工具,更象徵地方政府角色的轉型──從「政策制定者」轉為「永續夥伴的協調者」。這種新型公私協力機制,為地方治理注入創新的社會能量,也提供企業在地化、可衡量、可持續的ESG實踐途徑。
隨著企業ESG行動從「報告書」走向「實際投入」,新竹縣的這項嘗試或許將成為未來各縣市推動永續治理的新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