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鋼鐵巨擘的蛻變,成為高雄綠色轉型的象徵。高雄市議會議長康裕成13日率領多位市議員前往中鋼公司,實地考察封閉式煤礦堆置場,親眼見證中鋼從傳統高汙染產業蛻變為環保標竿的努力。康裕成肯定中鋼在減碳與防制空污方面的具體作為,並期勉市府建立完善機制,帶領更多企業共同投入永續轉型,讓高雄邁向淨零城市的步伐更穩健。
在中鋼企業工會理事長陳春生陪同下,康裕成一行人參觀全長三公里的防塵牆、防塵柵網,以及歷時五年興建完成的封閉式煤礦建築。這座高達二十層樓、面積相當於2.4座台北大巨蛋的巨型建築,如今已成為中鋼防制粉塵外逸的關鍵設施,使污染防制效率提升至98%,讓昔日飄散的煤塵成為歷史。
康裕成指出,高雄的石化、鋼鐵與電力產業長期為城市發展帶來經濟效益,但同時也背負沉重的環境代價。如何在「產業競爭力」與「市民健康」之間取得平衡,是高雄最核心的挑戰。她強調,中鋼身為產業龍頭,更應肩負引領責任,將綠色思維納入企業文化,帶動整體產業鏈轉型升級。
回顧過去,煤礦堆置議題曾是社會對立的焦點。康裕成回憶,2016年市府修訂《高雄市環境維護管理自治條例》時,企業與環團各有堅持,衝突不斷。她坦言,當時中鋼也曾擔心建置封閉式設施會造成龐大虧損,「如今看到他們堅持到底,用行動證明環保與經濟可以並行,這不僅是企業的突破,也是城市的驕傲。」
康裕成強調,未來高雄若要真正落實「淨零轉型」,政府應加快輔導腳步,協助企業運用綠能、碳權與循環經濟技術,形成完整的低碳產業生態鏈,讓綠色經濟不再只是理想,而是可持續的發展現實。
此行除康裕成外,郭建盟、簡煥宗、何權峰、黃文志、邱俊憲、張勝富、陳慧文、湯詠瑜、黃彥毓、張博洋等多位市議員亦共同前往,象徵地方政治與企業攜手合作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