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全球矚目的科技奇蹟,而這場奇蹟的中心,正是被稱為「台灣矽谷」的新竹。這座城市因台積電的存在而聲名大噪,也因為晶片經濟而充滿活力。然而,在繁華的科技光環背後,新竹的社會結構正被悄悄改寫,這裡同時是「高薪天堂」與「生活戰場」。
美國《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近日報導指出,新竹是一個因科技業繁榮而出現社會分裂的城市。台積電的成功確實帶來就業與穩定,也讓新竹成為全台少數仍有新生兒增加的地區之一。根據統計,台積電員工佔全台人口的不到0.3%,卻貢獻了全台新生兒的2%,這數字說明一個事實,穩定與高薪仍是能讓年輕人敢生孩子的關鍵。
但這樣的榮景卻非人人共享。新竹的房價在過去五年間幾乎翻倍,關新里連續五年蟬聯全台最富區域,家庭平均年所得高達461萬元,是台北平均的3.6倍。對於擁有園區高薪的菁英家庭而言,孩子教育成了「第二場競賽」。補習班、外師課程、才藝培訓早已成為日常投資。
「在新竹,育兒是一場戰爭。」一名在地園長這麼形容。她指出,現在幼兒園要經過兩到三輪招生才會額滿,家長的焦慮早已內化為一種「戰略性育兒文化」。園區家庭的父母不只在工作上競爭,在孩子的未來上也不容鬆懈。
竹科媽媽說,光是五個月的英語外師課程就要價1,700美元(約新台幣5.2萬元),但她淡然地說:「生活費高是事實,因為園區薪水也高。」在新竹,這樣的現實看似矛盾卻極為普遍,收入與壓力共存,富裕與疲憊並行。
相較之下,未能進入科技圈的本地人,則成為這場「晶片繁榮」下的失落者。30歲的黃小姐,土生土長的新竹人,曾在台北金融業工作,年薪超過百萬台幣,卻依然買不起家鄉的房子。她無奈地說:「如果想買房,就得犧牲生活品質,連旅行都別想。」
當地人感嘆,新竹不再只是屬於他們的城市。高薪工程師與園區企業改變了城市的節奏,也改變了房價、市容與價值觀。有人形容這是「晶片之都的代價」一座被科技點亮的城市,也被分裂成兩個世界。
在這樣的現實下,新竹的故事,不再只是經濟數據或全球供應鏈的戰略位置,而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台灣社會的縮影:在高科技驅動的繁榮背後,誰能留下?又有多少人被迫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