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當海洋不再是蔚藍,而是逐漸失去生機的灰藍色,新北市決定行動。為了回應全球海洋生態變遷與生物多樣性危機,新北市政府今(20)日與緯穎永續基金會簽署「海洋永續合作備忘錄」,攜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貢寮區漁會、海洋保育署及山海天使協會,以跨域「產官學研」合作為基礎,啟動全台首創的3D列印珊瑚復育試驗,打造具教育、保育與科技融合的永續海洋典範。
新北市長侯友宜指出,新北市施政以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第14項「保育與永續利用海洋資源」為核心,這不只是環保議題,更是世代責任。市府近年在萬里、野柳、瑞芳與貢寮設立4處繁殖保育區,並於卯澳灣推動全國第一座「栽培漁業示範區」。他強調,明(115)年起,新北將全面禁止在東北角3海浬內使用刺網,減少網具對珊瑚與魚類的破壞,期望海洋「從恢復到永續」,讓藍色資源再生不息。
侯友宜進一步說,與海洋大學攜手復育珊瑚,每年於卯澳灣種植500株,這次再結合在地企業緯穎永續基金會與金屬中心的科技研發,利用循環再生材料與3D列印技術打造人工珊瑚基座,為珊瑚「重建家園」,讓卯澳灣成為北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海洋復育示範區。
緯穎永續基金會董事長洪麗寗表示,企業除了追求經濟利益,更應回饋自然環境。基金會以「Ocean Hugs」為核心理念,長期投入海岸造林與珊瑚復育行動,這次與新北攜手,希望透過科技力量「擁抱海洋」,讓企業永續不再只是口號,而是實際改變。

金屬中心董事長劉嘉茹則指出,該中心開發的「再生多樣態材料」結合3D列印,可製作出安全且可分解的人工礁基,讓珊瑚能更穩定著床、海洋生物得以棲息,進一步提升海洋生態系的多樣性與穩定性,「讓科技成為復育的推手,而不是破壞的力量」。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副校長冉繁華強調,珊瑚是「大海的熱帶雨林」,不僅是生態平衡的重要指標,也象徵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希望。海大每年皆進行珊瑚復育及水產放流計畫,未來將與新北市與企業協作,讓卯澳成為結合研究、教育與生態旅遊的海洋永續基地。
新北市漁業處表示,緯穎基金會是首家投入本市海洋復育行動的在地企業,期望藉此拋磚引玉,帶動更多企業參與海洋保育。除復育計畫外,漁業處也提供「海洋資源復育園區導覽」服務,邀請市民親身走進海洋,透過教育推廣讓保育觀念「向下扎根」,共同守護新北珍貴的藍色國土。
這場合作不只是政府與企業的聯名,更是對未來世代的承諾。當3D列印技術與環保理念交織,新北不僅在復育珊瑚,更在打造一種「永續文化」。未來如何讓科技導入教育、讓民眾化身海洋守護者,將是衡量「海洋永續」能否持續推進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