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國民黨主席當選人鄭麗文甫勝選,即語出驚人。她公開表示,若有機會,希望能赴中國大陸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見面,盼藉由交流促進兩岸和平。這番話一出,瞬間在台灣政壇引爆熱議,藍綠白三方各自表態,兩岸議題再度成為政治攻防焦點。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幹事長鍾佳濱昨日回應表示,民進黨尊重鄭麗文的願景與抱負,但仍提醒,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台灣任何政黨或地方機關不得代表國家與對岸簽訂協議。他語帶諷刺地說:「若要往中南部跑,民進黨當然沒意見;但若是往中南海跑,就得小心法律界線。」言詞間明顯對國民黨與中共的政治互動抱持高度警戒。
對此,國民黨立委牛煦庭則緩頰表示,鄭麗文的原意在於「具有代表性」的對話,而非政治表演。他指出,目前國民黨正面臨2026地方選舉及2028總統大選壓力,任何動作都會考量社會觀感與民意基礎,「若真要見習近平,也得看社會是否認同與祝福,否則就失去意義。」他強調,藍營現階段仍以穩健為首要原則。
第三勢力民眾黨則持開放態度。立委林國成表示,鄭麗文若真能為兩岸和平跨出第一步,無疑是國民黨改革的起點。他認為,民進黨長期以「抹紅」策略封殺兩岸對話空間,導致台海情勢緊繃,「不交流、不溝通,反而更容易擦槍走火。」他直言,台灣多數民意希望和平穩定,「鄭麗文敢大膽西進、願意對話,我認為應該支持。」
另一方面,《環球時報》近日刊登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政治經濟室主任張華的評論,指稱即使是「天然獨」世代,也開始反思民進黨「反中抗中」路線的虛偽性。他分析,鄭麗文能在黨內以超過五成得票率勝出,並高喊「我是中國人」,顯示國民黨基層與部分台灣民意,正出現對兩岸關係「再平衡」的跡象。
從國內政壇的角力,到對岸輿論的觀察,鄭麗文的這一席話,無疑再次揭開台灣政治的敏感神經。兩岸交流是否能在政治現實與民意期待之間取得平衡,將是她未來黨主席任期中,最受矚目的試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