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蘋果秋季風暴再度席捲全球。最新市場數據顯示,iPhone 17 系列開賣後需求爆棚,銷量成長與交付時間雙雙延長,顯示新機正掀起新一波「超級週期」浪潮。高盛最新報告指出,這股熱潮不僅重塑蘋果業績預期,也讓亞洲供應鏈企業股價集體飆漲,整體市場情緒明顯升溫。
銷量暴增14% 基本款成最大亮點
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最新統計,iPhone 17 系列在美國與中國上市前十天的銷售表現,較去年同期 iPhone 16 成長達 14%。
資深分析師張萌萌指出,基本款成長動能最為顯著,「在價格與功能取得完美平衡下,iPhone 17 基本款成功吸引消費者回流,成為推動銷量的主力。」
交貨期延長四天 高盛:需求強勁非短期現象
高盛分析師 Michael Ng 團隊指出,全球 iPhone 17 平均交貨期已達 24 天,較 iPhone 16 時期的 20 天明顯延長。這不僅代表訂單湧入超過預期,也反映蘋果在產能分配上面臨更高壓力。
分機型來看,iPhone 17 基本款交付期創三年新高;Pro 與 Pro Max 雖略低於往年頂規款熱度,但整體仍超過 iPhone 16 同階版本;而新登場的 iPhone Air 則從早期冷熱不均,迅速翻身成為市場新寵。
在區域市場中,美國、英國、日本、印度及香港皆出現不同程度的交貨延遲。即便中國大陸市場部分消費者轉向其他型號,但整體週期仍穩居高位。
高盛也提醒,這些數據或許存在「需求高估」的可能,但從全球回饋來看,「iPhone 17 的市場能量確實不容忽視」。
高盛調高獲利預期 蘋果邁入新成長曲線
在熱銷帶動下,高盛將蘋果 2025 財年第四季營收與每股盈餘預期全面上修,並預估毛利率將達 46.5%,即使扣除約 11 億美元關稅成本仍高於市場預期。
此外,分析團隊同步上調 2025 至 2027 年度的每股獲利(EPS)預測,平均調幅約 3%。
Michael Ng 指出:「iPhone 銷售年增率預期可達 10%,Mac 則有望增長 12%,蘋果的硬體與服務生態正形成雙引擎效應,將推動公司重回高成長軌道。」
亞洲供應鏈全面啟動 台廠鴻海領漲
蘋果熱潮迅速外溢至亞洲市場。立訊精密、LG 顯示器、LG 伊諾特及鴻海等關鍵供應商股價自 9 月 9 日新品發表以來平均上漲逾 20%。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部分投資人擔憂供應鏈評價偏高,但在蘋果股價屢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供應鏈漲勢仍有望延續至年底,尤其鴻海、日月光、玉晶光等台系廠商,成為最大受惠族群。
超級週期還沒開始,但氣氛已經到了
iPhone 17 的熱銷確實點燃了市場久違的激情,但要稱作「超級週期」仍為時尚早。從2014年的iPhone 6到2020年的iPhone 12,每一次週期爆發都伴隨著「技術斷層式創新」而非單純的產品迭代。
不過,本次 iPhone 17 的策略值得注意:蘋果重新聚焦「高性價比+全產品線整合」,反而讓品牌在飽和市場中重新找回韌性。這或許不是最華麗的超級週期開端,卻可能是下一個「長期復甦曲線」的起點。
在AI手機競爭激烈的2025,蘋果選擇用穩健設計與品牌信任再造消費熱潮。從消費者排隊的身影,到供應鏈股價的狂飆,這場「科技與信心」的聯動效應,或許正宣告蘋果超級週期的序曲,已悄然響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