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財經普發1萬元最快11月12日入帳!賴清德簽署特別預算 地方縣市掀現金普發潮

普發1萬元最快11月12日入帳!賴清德簽署特別預算 地方縣市掀現金普發潮

圖 /賴清德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中央拍板「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政策,終於進入倒數計時。總統賴清德日前正式公布「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行政院也隨即啟動相關作業,預計最快11月12日入帳。這筆現金紅包不僅象徵政府對抗通膨、刺激內需的決心,也意外掀起全台地方縣市的「普發現金風潮」。

在中央政策帶動下,各地政府紛紛端出自家版本的新政策。新竹市代理市長邱臣遠率先宣布,將發放每位市民5000元消費金,預計超過45萬人受惠。市府表示,這筆振興金將直接匯入65歲以上長者帳戶,其他民眾則可透過「新竹通App」或臨櫃領取,目標是帶動地方消費動能。

而北部地區則出現更激烈的討論。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提案,每位市民普發2.1萬元現金,以實現「還稅於民」理念;國民黨團則支持普發,但主張金額應依市府財政狀況決定,目前提案已交付委員會審查。

在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早於8月提案發放4.6萬元現金,獲議會通過。不過市長侯友宜坦言,現階段無論賣地或舉債都難以負擔如此龐大金額,呼籲議員審慎考量財政現況。

桃園市議會則以跨黨派支持通過普發1.5萬元現金的提案,但市府回應「財政吃緊、難以執行」,強調會優先投入公共建設。

至於中南部縣市的回應則更顯保守。彰化縣與台南市政府皆指出「錢不夠用」,暫時無法跟進普發;雲林縣雖有議員提案將退稅補助款普發給縣民,但縣府回應過往預算已執行完畢,無多餘財源。花蓮縣議會甚至早在2月決議普發5萬元,不過縣府以「缺乏法律依據、財源未確定」為由,並未付諸行動。

這場「全民紅包」浪潮,不僅牽動中央與地方的財政平衡,也考驗各政府對「經濟正義」與「民生回饋」的詮釋。若中央能在11月順利入帳,勢必將成為年底最受矚目的政策話題,而地方是否會接力普發,將攸關2026年選前政治氣氛的溫度。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