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社會台中梧棲爆台灣首例非洲豬瘟!養豬場3個月未上傳廚餘紀錄 環境部怒批監管失靈

台中梧棲爆台灣首例非洲豬瘟!養豬場3個月未上傳廚餘紀錄 環境部怒批監管失靈

圖 /彭啓明 臉書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台中市梧棲區驚傳台灣首例非洲豬瘟確診,引發全台防疫警戒。這起疫情的源頭指向一間使用廚餘飼養的養豬場,疫調卻發現該場自今(2025)年6月起,就未依規定每日上傳廚餘蒸煮畫面,監管漏洞引發外界質疑地方政府的防疫把關是否失靈。

環境部長彭啓明26日於中央應變中心記者會中指出,依規定廚餘養豬場須將蒸煮過程上傳雲端,證明廚餘加熱達90度以上並維持至少一小時,以確保病毒不殘留。然而,這間爆出疫情的養豬場6月僅上傳8次、7月只上傳1次、8月更是「掛零」。照理說,地方環保局應每月稽查輔導一次,但台中市僅在5月與7月各查核一次,稽查密度明顯不足。彭啓明直言:「確實未依中央規定落實監管。」

面對外界批評,台中市環保局也出面回應。環保局表示,今年5月與7月稽查時,業者皆無違規;但該豬農年事已高、現年85歲,對網路操作並不熟悉,稽查人員每次都會特別提醒並加強輔導,8月、9月未上傳時也多次以電話提醒。環保局強調,截至9月底已完成107場廚餘再利用畜牧場稽查,並持續透過電話輔導業者落實蒸煮規範。

然而,這場疫情揭露的不只是單一養豬場的操作疏忽,更凸顯了地方監管體系的結構性問題。台灣自防非洲豬瘟以來,一直以「人員與廚餘管制」為防線,然而基層執行的落差,恐怕才是這次疫情破口的真正關鍵。當中央制定制度、地方卻難以落實,這不僅是監管問題,更是體制信任的危機。

防疫,不能只靠紙上規定,也不能只在疫情爆發後檢討。從這次事件來看,制度與實務的落差,或許正是台灣防疫體系最該正視的「溫水危機」。

相關新聞

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