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台灣首度出現非洲豬瘟確診案例,震撼整個防疫體系,也掀起藍綠新一輪的政治攻防。國民黨痛批民進黨政府「卸責」、「造謠」,試圖淡化邊境失守的問題;但政治評論員吳崑玉卻在節目《新聞!給問嗎?》中直言,真正出問題的是「地方防線」,並點名台中市政府未盡最後防疫責任,「這條帳算台中市政府的!」
吳崑玉回顧,2018年非洲豬瘟肆虐亞洲時,時任行政院長蘇貞昌曾設下三道防線:第一道是邊境檢疫,盡力阻止疫情入侵;第二道是產業自律,例如規定廚餘須以攝氏90度高溫蒸煮一小時;第三道則是由各縣市政府負責的「異常通報與稽查」。
「地方政府是最後一道防線,萬一失守,整個系統就會崩潰。」吳崑玉語氣凝重地說。
他指出,化製場在處理死豬時必須開立三聯單,一聯交地方政府、一聯給化製場、一聯留給養豬戶,目的就是讓地方政府能即時掌握豬場狀況。若某豬場突然送出大量死豬,地方政府理應立即介入調查並通報中央,但這次事件中卻是中央先發現異常,回頭要求地方釐清,「代表地方防線完全沒啟動!」
節目主持人康仁俊也補充,疫情爆發後,藍綠在「責任歸屬」的論述上南轅北轍。藍營將焦點放在邊境管制,批評中央把關不嚴,甚至有立委指機場檢疫「太嚴」影響民眾權益;但他也質疑,若檢疫太嚴被批評、太鬆又被指失職,「藍營是不是該先討論清楚,防疫到底要嚴還是不嚴?」
吳崑玉認為,藍營此時選擇將矛頭指向中央,恐怕是在政治上「短多長空」的操作。因為此次非洲豬瘟事件若溯源確定與地方疏忽有關,民眾會直接聯想到地方防疫失靈,「這不只是一次防疫事件,更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驗。」
他預測,這起防疫破口可能會與花蓮洪災事件一起,成為藍營在2026縣市長選舉中的兩大負面案例。「很多人可能會慢慢淡忘細節,但印象會留下,尤其是豬農、相關產業從業者,絕不會忘記誰讓他們的生計受影響。」
這場防疫與政治交織的風暴,除了揭開地方防線的漏洞,也再次提醒各級政府:疫情沒有藍綠之分,責任不能在政治口水中消失。真正該被追問的,或許不是誰該負責,而是台灣的防疫體系,是否早已鬆動而不自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