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雲新聞網 /編輯
歷經多日緊急防控後,全國豬隻禁運禁宰措施今(6)日中午12時起正式解除,明(7)日零時起恢復批發、拍賣與屠宰作業,市場最快明天即可重新供應溫體豬肉。不過,為防範疫情死灰復燃,廚餘餵豬仍全面禁止,防疫警戒仍不鬆懈。
非洲豬瘟中央前進應變所今早在農業部防檢署台中分署召開記者會,由農業部次長杜文珍主持,台中市長盧秀燕、副市長鄭照新及多位市府官員出席說明最新進展。
盧秀燕指出,這場突如其來的豬瘟考驗,是中央與地方防疫系統的一次「壓力測試」。她強調:「我們的任務很明確,就是把疫情鎖在案例場,病毒不外流。這項任務已達成。」她感謝中央與地方團隊在最短時間內完成防堵,讓全國能安全逐步解封。
杜文珍則表示,防疫進入新階段,今日中午起開放活豬運輸,明天凌晨即可恢復屠宰、拍賣及豬體流通,「階段性任務告一段落」,但仍提醒各地不要鬆懈,「我們的目標不是暫時穩定,而是要讓台灣重回『非洲豬瘟非疫國』地位,這才算真正完成任務。」
記者會中,也針對外界關注的懲處名單爭議作出澄清。市府專案報告中曾提及僅有兩名基層人員遭懲處,引發討論。對此,副市長鄭照新澄清:「那是錯誤訊息,懲處名單目前尚未公布,仍在調查中,絕不護短。」他強調,雖然禁宰與禁運即將解除,但市府防疫並未鬆懈,對案例場的管制與豬場訪視仍會加嚴執行。
盧秀燕表示,非洲豬瘟的防線不能只靠命令,更需要精準行動與溝通。她透露,從疫情發生後,市府防疫團隊與農業部密切合作,每日追蹤防疫進度、確認豬隻移動路徑,「能在最短時間內達成階段性解封,靠的是一線人員的不眠不休。」
她也特別感謝農民與肉品業者在防疫期間的體諒與配合,「雖然短期受到衝擊,但這段時間的忍耐,換來的是產業的長期穩定與信心。」
這場「非洲豬瘟防疫戰」的快速收尾,其實反映出台灣在防疫體系上的成熟與危機應變能力。盧秀燕與中央團隊選擇「先封再解」的強勢策略,短痛換長安,顯示政府在重大疫病面前願意承擔風險。
但在政治與社會層面,這場防疫行動也提醒我們:地方政府與中央的「分工」與「協作」才是防疫成功的真正關鍵。若缺乏通報透明與行政一致,即使病毒被控制,民心也可能動搖。
對農民與市場而言,豬瘟不只是防疫議題,更是經濟生計的試煉。未來,如何在不影響產業運作下持續防堵病毒、落實「廚餘不餵豬」制度,將是政府面臨的新挑戰。

